最受五世达赖喇嘛重用的一位绘画大师叫藏巴·曲英嘉措,他原本是四世班禅洛桑却吉坚赞的宫廷唐卡画师。(四世班禅是五世达赖的授戒者[38],年长达赖50岁,在五世达赖之前是当时格鲁派事实上的领袖。)他是一位被前后藏两大法王共同赏识重用,并开创了勉塘派新风的大师级人物。藏巴·曲英嘉措是后藏人,最初是扎什伦布寺的一名僧人,是四世班禅洛桑却吉坚赞的宗教弟子。在扎寺的扩建工程中,由他负责指挥工匠们设计和制作壁画与塑像,因此获大师称号,又因他在扎寺和布达拉宫等多处重要寺院出色的艺术实践和对勉塘派艺术发展传播的贡献,而被尊称为活佛。他同时还是一位雕塑师、木刻家、锦缎裁缝,写过《缝纫要典》。曲英嘉措的贡献在于他在勉塘派的基础上大量学习和融入了更具汉族艺术特色的绘画类型——嘎赤派艺术风格,同时也吸收了青孜艺术的有益成份,这种新的风格被称为“新勉唐画派”。
在有证可考的曲英嘉措真迹中清晰地看到他立足勉塘派吸收嘎赤和青孜的特色。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
1、源自勉塘派传承的部分有:造象度量严格,色彩明快,底层色厚涂,粗壮饱满的四肢和脸形,“兰叶描”勾勒衣饰线条,汉族化的民间图案,装饰性的山、石、树、云。
2、融合嘎赤派特点的部分是:汉族化的青绿山水、渲染技法中层次丰富细腻、善用灰色表现皮肤。
3、吸收青孜派特点的部分为:人物毛发有虚实变化,形象边线的节奏十分丰富。
曲英嘉措是一位造型能力极强,写实技艺很高的唐卡绘画大师,在他肖像作品中尤为突出的是:肖似被画者的形象特征,进而再现人物的灵魂世界。笔法松动又灵活传神。新勉塘派画派的追随者大多数是机械而刻板地学习“标准样式”而忽略了祖师最精采的写神之处。曲英嘉措高度写实的技能,预示了新的时代有了渴望表现真实的审美要求。这些特点只能说是他个人天才和风格的表现。
由于曲英嘉措艺术个性的突出表现,在这里我们把新勉塘派画派的“标准样式”与曲英嘉措的特色分开来论述,尽管新勉塘派画派是由他创立的,但他的作品决不同于后来新勉传人的平庸作品。
新勉塘派画派指的是由曲英嘉措开创的风格,以立足于勉塘派传承、综合嘎赤派和青孜派的部分特点、吸收汉地绘画影响为特色,成为西藏民族绘画的最典型代表。
大师在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都留下了有证可考的壁画真迹,特别是扎寺作品更具特色。大师在严格的规范中找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灵性得以驰骋的自由。在大师这里严格的量度,教条化的程式都不再是阻碍和枷锁,他把自己无边无际的想像力和卓越的写实能力结合到了一起,展现了惊心动魄又真切感人的精神世界。正象19世纪的一份藏文文献《画师手册》中对曲英嘉措的称赞那样:“作为美化冰川之地(西藏)的装饰物及奉献利益众生的娱眼甘露而出现的这一奇观,出自勉萨(新)曲英嘉措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这是使神与众生感到欢娱的节目!”
出于宗教的原因,藏族画师极少在作品上署名,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有画师署名的作品,当算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32号藏品——药师佛帛画。这幅作品创作于敦煌,约在吐蕃王朝晚期公元9世纪。作品背面写有藏汉文题记,其中藏文记载了一位名叫白央的藏族僧人与汉族画师共同制作帛画的佳话。稍晚至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11-13世纪),日喀则艾旺寺、姜普寺也有个别画师留下了自己的签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弥久及天灾人祸等各种因素,上述寺庙多遭损毁,我们只能从文献记载中猜测那些消失在历史角落的鲜活人物。
明代以后,藏族画师开始较为正式地在作品上署名,这种新传统的建立受中原汉地美术文化影响至深,同时,这也是对西藏美术成熟自信的回应。代表西藏美术高峰的白居寺壁画,在《江孜法王传》中记载了参与创作吉祥多门塔壁画的数十名画师,他们来自江孜、拉孜和尼木一带。明清以后,西藏美术史上开始出现人们耳熟能详勉拉顿珠、青孜切莫、南喀扎西等画家名字,这些勉唐派、青孜派和嘎赤派的开山宗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至今影响西藏传统美术最深刻的,却是伴随新勉派出现的“标准样式”——也是当代藏族标志性的传统绘画样式,而其创始人似乎已经被当代人文社会和美术界所遗忘。
相信对西藏文化和美术稍有了解的人士,在西藏看到的几乎遍布寺院壁面和殿堂的壁画、唐卡,对其毫无变化的视觉形式一定印象颇深,这种僵硬的样式的确成为了表征西藏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自然这种低水平的标准样式很难使人对其创派人物产生兴趣,他的名字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我们对新勉派和“标准样式”源流的一番简要的梳理,却意外发现一位西藏美术史上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他所达到的艺术水准,远与欧洲相比,不在荷尔拜因之下;近与中原相比,不让李公麟。
这位震古烁今的大师,就是新勉派创始人藏巴·曲英嘉措。
藏巴·曲英嘉措,活跃于明泰昌远年至清康熙四年(1620-1665),后藏日喀则人,最初是扎什伦布寺的僧人,受业于四世班禅喇嘛,后来成为四世班禅的宫廷画师(四世班禅是五世达赖的授戒者,年长五世达赖喇嘛50岁,在五世达赖之前是当时格鲁派的领袖)。四世班禅扩建扎什伦布寺时,任命藏巴·曲英嘉措负责设计制作壁画与塑像,因其才能服众,技艺出色,获大师称号。随后,受五世达赖赏识,担任布达拉宫等多处重要寺院的壁画和唐卡设计绘制,画才尽显,威望日重,被尊称为活佛。曲英嘉措同时还是一位雕塑师、木刻家、锦缎裁缝,著有《缝纫要典》传世。
7世纪中叶,格鲁派与觉囊、噶举等派争斗不断,特别是与噶玛噶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年轻的五世达赖借助固始汗的力量巩固了格鲁派的势力范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政权,确立了西藏地方政权与清朝中央政府的稳固关系。为进一步巩固政权,格鲁派在西藏广建寺院,扩充势力。五世达赖1645-1648年主持完成了布达拉宫白宫的修建,从此开始了大规模兴建寺院繁荣佛教的时代。为完成短时间内广建寺院的任务,五世达赖召集数以百计画师以勉唐派技法为基础,参考嘎赤、青孜画法,修订《度量经》(当时流传至今的《度量经》现藏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重新规范壁画、唐卡的制作标准,经摄政王第司·桑结嘉措的推广,逐步形成了佛教绘画的标准样式。标准样式随格鲁派的影响覆盖整个藏区,远播到蒙古、满族地区和不丹、尼泊尔等邻国,成为藏传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绘画样式。
在大规划的兴建寺院过程之中,曲英嘉措领导了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这两个前后藏最重要的寺院壁画的设计和制作工作,由此所培养的弟子学徒成为新勉派的骨干,他们创造出了像哲蚌寺乃穷扎仓壁画那样的出色作品。大师灭度后不过百年,新勉画派的追随者逐渐丧失祖师的精妙技艺,惟有机械刻板重复空洞的“标准样式”,当代新勉派粗壮短小的造型与前代修长灵动的形象相比,已乏善可陈。
西藏绘画显然不是写实绘画的范畴,它是用线条符号来暗示真实的观察经验。写实绘画是画其“所见”,西藏绘画是画其“所知”。
西藏画师一直面临写实的挑战。历史上画师不断面对供养人、上师、法王肖像画的表现要求,画师只能采取线条符号刻画特征的方式,部分的实现接近真实形象的最低需求。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曲英嘉措的时代,藏医唐卡对线条符号表现真实形象的要求高于上述题材。这是因为藏医唐卡需要对线条符号与真实草药、解剖、病症的特征一一对应,这种要求大大刺激了西藏绘画的写实进程和描绘能力。
曲英嘉措作为格鲁派僧人,全面系统继承了格鲁派推崇的勉拉顿珠的绘画传统,并自觉吸收了当时技法别开一面、深受汉地工笔画影响的嘎赤、青孜画风,包前孕后,创立了“新勉唐画派”。其源自勉唐派传承的造像度量严格,色彩明快,底层色厚涂,人物造型修长灵动,“兰叶描”勾勒衣饰线条,汉族绘画中民间图案,装饰性的山、石、树、云;融合嘎赤派特点的汉族绘画中的青绿山水、渲染技法中层次丰富细腻、善用灰色表现皮肤;青孜派特点的人物毛发的虚实变化,形象边线的节奏十分丰富。作为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的宫廷画师,其作品主要存留在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曲英嘉措所推行的新勉唐画派,得到了格鲁派的供养,获得了政治、宗教和经济上的有力支持,左右了画师行会的发展,逐渐成为近代西藏最活跃、影响最大的画派。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 善缘唐卡秘境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