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唱好高音是女高音歌唱者必须解决的技巧问题之一。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因为唱不好高音而倍感烦恼,尤其是女生唱到g2时便难以拓展,举步维艰。本文主要从歌唱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歌唱的呼吸、喉头、歌唱状态、练习与实践等方面入手,结合笔者自身学习的体会和经验,就如何唱好高音做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心理问题;喉头;呼吸;歌唱状态;练习与实践
引 言
学习声乐往往都会遇到演唱高音难的问题,尤其是女高音,如果解决不好,很难实现更高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学习、演唱的体会和经验,就如何唱好高音,从心理作用对歌唱的影响;解决喉头问题对演唱高音的重要性;调整好歌唱的呼吸对演唱高音的重要性、练习与实践对高音解决的帮助等几个方面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 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心理状态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是具有客观性的。所谓“触景生情”,是说当一个人受到外界景物的触时,便会产生内心感情的波动。“景”是客观现实,“情”是心理活动。“触景生情”形象他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客观性。然而心理活动还有主观性的一面,既同一客观现实可以引起不同人的不同心理活动。①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经验多寡、理解的角度等所决定。不少人认为唱高音是天生的,是由嗓音条件决定的,嗓子不行,练也没用,因而对唱高音缺乏信心,不能坚持训练。这些人之所以唱不好高音,是因为对高音的生理活动缺乏认识而产生了误解。固然人的声带形状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由于唱高音时声带并不是整体的自然振动,而是边缘部分的振动,即使是最容易发高音的声带也是必须通过肌肉的调节与控制,而不是绝对的嗓子本身的条件。在声乐史上,有许多中、低音歌唱家,他们甚至能唱好c3这样的高音,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只要方法得当,无论声带形状如何,都可以唱出高音,因此,歌唱者的音域都可以扩展到一个很宽的范围,并且嗓音的本质条件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
二、喉头问题
(一)越在唱高音的时候,喉头的感觉越是向下压的。
喉头问题是声乐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初学声乐时,老师首先强调的就是喉头的稳定与位置。可见,美声歌唱时喉头是稳定的,不能漂浮不定,因为这样才有可能发出美的声音、正确的声音。而且,越是在唱高音的时候,喉头感觉越是向下压的,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声音共鸣更大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讲,喉头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主观原因。例如:(1)学习者对歌唱声音概念不明确或是错误的理解;(2)学习者还未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和共鸣腔运用方法;(3)歌唱时颈喉局部过于用力造成紧张等。
(二)解决方法
(1)声乐学习犹如“照镜子化妆”,声乐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扮演“镜子”的角色,镜子的平面质量第一时间直接影响“化妆”的开始以及全过程。所以,解决喉头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上镜”,即在确认“声音器官或声带无先天发声障碍”的基础上,确认学习者当前的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有效。(2)“知己知彼”就是对现存的错误唱法及声音效果等进行认知和对正确的方法进行了解和学习。一般来说,通过录音机的现场上课录音可以了解自己挤卡喉咙、发出的声音干涩尖亮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通过各种视听方式了解正常的、科学的歌唱发音音色,这个时期就是对目标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及其重要的。(3)从某种程度上说,歌唱气息问题与共鸣的运用不当直接造成喉头问题。用胸腹式呼吸方法,通过“张嘴打哈欠”、“叹气讲话”、“同级异音跳音”、“哈笑”、“哭呛”等系统练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纠正效果。
三、歌唱的呼吸问题
呼吸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的动力。一个人的呼吸状态,也会影响高音的演唱。歌唱没有气息的支持力,就跟一座大厦没有地基一样,即不稳固,也不安全,高音就更无从谈起了。
吸气以后,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保持吸气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呼吸的支持”。呼与吸的对抗在体内形成一种压力,吸气时使肺的下部扩张,这是横膈膜下降所造成的。①当然,呼与吸的对抗可以有几种情形,譬如,感情不同、声音高低不同、力度不同等,可以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变化,用起来要灵活。演唱者的自我感觉应当是:在演唱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
在上课的时候,有时感觉气息不够用时,老师对我说“吸着点唱”,或者说“在吸气的状态歌唱”。因为吸气时腔体打开了,腔体打开共鸣就更丰富了。我们在演唱高音时也要有这种感觉和状态,声乐的演唱本来就是一种很松弛、很舒服、很自然的状态。那么,在演唱时,先吸一口气,会感到各个部位都很松弛,腔体打开的也很自然,这样演唱的感觉才好,而且有利于高音的演唱。记得有一堂课,老师让我唱a这个元音,并告诉我先做好唱a的状态,然后吸口气再唱,我按照老师的提示很容易就做到了,其它元音也是如此。演唱的时候要保持住吸气肌肉群的积极状态,不能放松。在演唱高音的时候,气息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呢?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习者不知道演唱高音时如何用气,发出的高音即难听又不稳定,好象随时都有破音的危险。
唱高音不同于唱低音,是将气压成一条细线,冲击声带。当横膈膜的力量已经用到顶点,而无法加压时,就必须用腰力。肺叶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所限制,不能再扩大,我们可以利用肺叶由最下面的肋骨向外扩张。用腰力,是先用手插腰(这时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气时它自然地会起作用),把气吸到腰的四周,感觉到前后腰部膨胀起来,然后把气闭起来(张大口),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会感觉到压力压住了上颚,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说明了找到位置的方法:弯腰九十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略分开,要站稳,这时吸入气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很明显的后背、有腰膨胀。这就是演唱高音时用气的位置。
四、 歌唱的状态和姿势
(一)歌唱的状态
歌唱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发生器官来进行表演活动的。发声歌唱时,人的形体和精神都应进入并保持演唱所需要的状态。正确的呼吸、稳定的喉头位置、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以及表演动作,都是在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在演唱高音前做好思想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声乐课上,老师都会要求我们用脑来演唱,在发出每一个音的时候,都要先经过大脑,在大脑中首先形成一种演唱状态,想象在不同音高发出的声音的情形、状态,各个部位都应做好准备。
(二)歌唱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进入歌唱状态的前提。歌唱发声的一些毛病,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例如,挺着肚或凹着胸唱会影响呼吸,声音憋着唱不出来;夹着肩,伸长脖子唱会用不上气,发出喊叫的声音;伸长下巴,斜着肩膀,身体处于懒散状态唱出的声音有气无力;一边唱一边用手或脚打拍子,或者是一边唱一边点头击拍,不仅表现出没进入歌唱状态,而且显得难看可笑,影响演唱效果。因此,练唱时就应保持正确的姿势,练唱时的正确姿势是:1.身体自然端正地站立,双脚平行分开,分开的距离达到肩的宽度即可,双脚亦可一前一后,但重心要稳。2.头端正、眼平视,勿伸下巴。上胸舒展,双肩略向后,两手自然下垂,小腹微收,但身体不可紧张和僵直。3.脸部自然程微笑状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于表情。4.练习或者歌唱时,整个人都要处于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充满信息的状态。
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培养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不是一时成的事,他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然良好的姿势和状态。
五、在实践中的练习与提高
通过练习歌曲高音片段解决高音。解决高音问题有个好办法就是练习一些歌曲的片段,就是高音部分多练,累了就休息,练习唱片段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技巧的熟练程度来选择。我的声乐老师也是这样训练我的:开始的时候,练的是《盐口滴水》中的高音片段,有一定基础就开始练习《盐口滴水》和《神奇的高原》这两个不同的作品中的高音片段。这样一步一步的练习,不仅会建立牢固的基础,更能很好地发展高音演唱。
吸取民族声乐中的营养。在民族声乐的作品里,我也选择了几首,其中《蓝花花》,《雪域青年》两首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是很好的练习高音的片段,我练习了几个月这两首歌曲后,演唱高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说这两首歌是民族声乐作品,运用的是民族唱法,在演唱的高音时运用的方法是相同的,但在演唱的风格上有一定的区别,两种唱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
通过元音和各种音阶练习也有助于高音问题的解决。平时我们在练声的时候多加注意运用各种音阶练习加上适应的元音来练习高音。u是下降喉头、稳定喉头很好的元音。在唱u的时候,我们喉头会很自然的下降,不会紧张,会很松弛。我们唱声乐作品的时候也讲究轻松、自然,把最美的声音、最美的旋律带给每一位听众,让他们能在优美的音乐里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如果喉头不是处在自然的状态,甚至不稳定,那样发出来的声音就是不美的声音。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解决高音问题,一定要练好元音u,为解决高音打下扎实的基础。元音i是解决声音位置很有效的元音。我们在唱i的时候,首先要稳定喉头,因为唱i的时候喉头容易向上运动。在发音的时候要把声音竖起来唱,不能让发出的声音白,好象没有气息的支撑,这样的声音不悦耳。元音e是练习高音能放松声带的最好的元音,唱e时感觉声带是很放松、很自然的,在唱高音的时候也要寻找这种状态,能有效的放松声带。
总之,不能单一地说解决好喉头问题或其他问题就能演唱好高音,而是要协调好各个器官的机能加上合理的情绪控制来演唱高音,这还需要我们从长时间的学习、锻炼、实践中感悟出合理的方法来提高自己演唱高音的技巧。
参考书:
[1]《声乐基础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周新华编著,2005年10月。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3月。
[3]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月。
[4]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
[5]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8月。
[6]法恩训:《声乐问答百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6月。
[7]央金卓嘎:《试论声乐艺术的科学发声法》,《西藏艺术研究》,2012年1期,第55页。
作者罗珍系自治区歌舞团青年独唱演员
(资料来源:《西藏艺术研究》2013年第2期)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