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西藏艺术 > 名人

那曲锅庄 豪放张扬的藏北风情

2015年03月21日 11: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史卫静
分享到:    

古往今来,西藏的歌舞都是以最自然的形式传承下来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平时的娱乐活动中就不知不觉地学习并掌握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歌舞,并一代代延续下来。而在辽阔神奇的藏北草原,舞蹈更是牧区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喜悦的时候,一曲欢快的锅庄就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在西藏各地人们都有跳锅庄的习惯,节庆时候大家总是自然而然地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那曲锅庄的特点十分明显,那就是粗犷豪放。这跟它所处的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著名藏族曲艺作家索朗次仁介绍道,藏北高寒、干燥、大风的气候环境为包括锅庄在内的那曲舞蹈定下了基调。辽阔的草原造就了藏北人豪爽的性格,“而那曲锅庄跳起来特别地奔放,你注意看的话,会发现很多好似雄鹰展翅的甩袖动作,十分舒展优美。”

毕业于西南民大的拉吉卓玛一说起那曲锅庄,言语间难以掩饰强烈的兴奋之情,“我最喜欢跳那曲锅庄,每次一听到那强健有力的音乐和高亢的牧歌就特别高兴。尤其是那豪放的舞步跳起来让人觉得特别舒畅。”拉吉卓玛回忆说,之前在学校时,每个周末都会有舞会,大家全都围在一起边唱边跳。“跳别的舞时,总有一些人只站在边上看,唯独那曲锅庄的音乐一响起来,边上站着的人全都会忍不住钻到圈子里和大家一起跳起来、唱起来,跳得高兴了男生们就开始欢快地吼起来。”从她的描述中,那种欢乐舞动的氛围跃然而出。

在那曲,锅庄除了作为表达感情,欢庆节日的形式,还有着一项重要的作用。“跳锅庄的时候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时机哦。”著名藏族舞蹈家向阳花一边说着一边爽朗地笑着,“在那曲,锅庄一般都是年轻人跳,年纪大的人围坐在边上看。一帮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围成一圈,边唱边跳,有时还要对歌,小伙子们要是看上哪个姑娘,就会悄悄走到她身后,把她从舞圈中拽出来。”

“拽出来以后呢?”

“那当然是两个人单独说些甜言蜜语喽!”向阳花澄澈的笑声真就如一朵盛放在阳光下的花朵,温暖而灿烂。

“那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男孩拽自己怎么办?”

“那就只能跑喽!”向阳花描述起自己从前跳锅庄的情景时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害怕”。然而叫嚷着跑着躲开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在向阳花看来虽然狼狈却也妙趣横生。

从小生活在藏北草原上的向阳花对于锅庄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在那曲大多数日子里天都很冷,我们只有在每年夏天赛马节,相对比较暖和的时候才能在草原上跳锅庄。那种辽阔的感觉让人真的想与天地融为一体。大家围在一起,没有乐器伴奏,全是自己在唱,跳上几天几夜都不会觉得累。”

豪放张扬的藏北风情就在这一圈一圈的锅庄舞里彰显无遗。人生际遇兜兜转转,就像一个转不完的圈,而那曲的锅庄却永远充满了豪情与欢乐。

历史溯源

锅庄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清史稿·乐志》将其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唯《卫藏通志》说它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帮居其中。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糟袍,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散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

艺术特色

那曲锅庄多在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旷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在一起跳。男性着肥大筒裤有如雄鹰粗壮的毛腿,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飘逸洒脱。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启唱,歌声嘹亮穿透力强,舞群和着歌曲作“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呀”的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张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搓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尤以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双臂有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具有体育运动的健美、明快、活泼等特点。

形式类别

锅庄舞形式多样,反映劳动生活的叫“羊毛锅庄”;反映婚庆的叫“吉庆锅庄”;表现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锅庄”(杂以模拟兔子跳的动作)、“醉酒锅庄”(有模仿醉汉神态,显示身体灵巧的嬉戏动作)。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藏族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大,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那曲锅庄舞的健身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