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西藏铁皮石斛的生长之路

2016年03月01日 16:5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分享到:    

西藏铁皮石斛的生长之路

——石斛爸爸张雪华在平凡中造就传奇的人生

wanghr621471_s.jpg

在最新的当红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不止一次提到过一种神奇的药物——石斛。中华九大仙草之一,据说,秦始皇临终前,曾有一次做梦,梦到喜马拉雅山脉深处有能起死回生的仙草,当即差人去寻找,然而当奉命将石斛从喜马拉雅山脉带回时,秦始皇已经一命呜呼了。后来有关石斛的传说来自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她晚年时皮肤依旧光滑细嫩,而良好的保养效果得益于常年服用石斛。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时,当时的嫁妆中有五升石斛,在藏数年间未生过病,也得益于石斛。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然而,现实中,张雪华的命运却真实地因为石斛而改变,因为石斛而传奇。

wanghr621465_s.jpg

西藏石斛第一人

在蔡公堂乡白定村城关区净土产业设施农业示范区内,常常能遇到一个身影,他就是张雪华。黑色休闲西装,戴一顶天蓝色鸭舌帽。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石斛种植技术。在他的园区范围内,共有2400平方米,共27万株石斛。

全世界至今探明的石斛共有76种,两种变异的除外,共有74种不同类型的石斛。中国范围内共有40多种,张雪华如今已经成功在自己的园区内培植的石斛就有20多种,这在西藏绝无仅有。

现在在示范园区内最多的就是铁皮石斛,每一株铁皮石斛的生长周期是3年,张雪华就从选种到看着种子发芽,然后一天天陪着石斛长大成熟。石斛培育是一项细心工程,也是一项良心工程。张雪华介绍,在净土产业化管理模式下,石斛在培育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肥料,为石斛浇灌的也是蔡公堂乡独特的天然软化水,这里培育出来的石斛,品质要比很多如今市面上的石斛好很多。在张雪华的努力下,如今属于拉萨自己的石斛产品已经初具规模,不仅成功推出了铁皮石斛枫斗、铁皮石斛破壁粉,还推出铁皮石斛养生茶、铁皮石斛鲜品、铁皮石斛养生酒等多种石斛类产品。

wanghr621467_s.jpg

生长在丛林中的孩子

张雪华1970年生,甘肃人,父母都是104道班的工人,驻地在排龙沟到鲁朗一段,张雪华就跟着父母从小生长在这段丛林中。那时候,父母白天出去维护道路,孩子们就留在道班上。大孩子带小孩子,大家一起玩。

丛林中没有别的娱乐项目,大家最喜欢玩的就是去丛林中找植物,挖回来种到罐头瓶子里。这期间,张雪华就已经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这些朴素的知识都来自常年在丛林中工作的父辈。什么样的植物需要水,什么样的植物爱阳光,什么样的植物需要什么样的土壤。也就是这样的生长过程,张雪华从小就爱和植物打交道。平凡的成长经历,却奠定了他种植石斛成就传奇的基础。

后来,父母工作内调到内地,张雪华也跟着一起回去,进入甘肃省建集团第九建筑公司工作。

wanghr621469_s.jpg

母亲病危 与石斛结下不解之缘

1998年,由于从小生活在西藏,实在难以适应内地生活,加上厌恶阿谀奉承的嘴脸,张雪华从甘肃省建集团辞掉铁饭碗,回到西藏过上了打工的生活。

2005年,家乡突然传来消息,母亲患脑血管动脉堵塞病危。那时候,青藏铁路还没有通车,张雪华手中实在没有钱坐飞机,只能买长途客运车票。但那时候,买了票到发车还需要等几天时间。等车期间,万分焦虑的张雪华就上网浏览,西藏什么药物能带回去帮助母亲,就是这样一查,让他发现了石斛。他当时就惊讶,这不就是从小在丛林里就见过的草吗?他当时就萌发了自己培育石斛的想法。只是他说,当时没想到种多大规模。

此后,他就开始培育石斛。有一次去湖南长沙选苗,无意间遇到几个外国专家,短暂的交流之后,专家得知他是从西藏来的,又有心培育石斛,就邀请他参加当时的一场国际研讨会。就这样,他误打误撞学到了很多技术。对他日后培育石斛,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后来,在城关区政府的支持下,张雪华才开始大规模种植石斛。

而他当年病危的母亲,也得益于长期服用石斛,至今仍然健康。

wanghr621470_s.jpg

27万株石斛的爸爸

要说石斛培育技术员,其实难以形容张雪华和石斛的感情。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更像是这27万株石斛的爸爸,每天精心照料,用心打理。他说,按照规定,他培育的石斛死亡率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实际上,张雪华哪舍得让自己的石斛死掉那么多。2400平方米的示范区加上他自己的3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几乎每一株石斛的状态他都知道。

每天白天,为了让石斛舒适的享受喜马拉雅丛林一样的光照环境,他至少要调节大棚的遮阳帘八次以上。在石斛培育床上,铺满了小石头,均匀地散布在石斛中间。这都是这位石斛爸爸精心为孩子们设计的,一方面可以为苗床的温度保持均衡,另一方面还能为石斛宝宝们吸收所需的矿物质,可谓用心良苦。

石斛爸爸的辛苦还不只这些。石斛的天敌蛞蜮最喜欢晚上十点以后出来活动,为了抓蛞蜮,张雪华一家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一次,好不容易抓完蛞蜮休息,结果梦里面全是蛞蜮,身边都爬满了。他猛地坐起来大喊一声:“可算找到你了!”抓起身边的工具就打算去抓,结果是梦一场。

抓蛞蜮辛苦倒也罢了,最难的是心里的隐忧。由于园区是开放的,很多参观的市民常常随手就拔走一些石斛。张雪华心疼的倒不是这些石斛的价值,只是石斛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一般人家里根本就养不活。毕竟,他心疼石斛,就像心疼孩子一样。(文/图 记者 殷小燕)

责任编辑:王惠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