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梅花大鼓《文成公主》入围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西藏原创作品首次入围该奖项
近期,由拉萨市网信办主任杨双旺作词的京韵梅花大鼓《文成公主》,从全国诸多报送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该作品也成为西藏全区唯一入围该奖项的作品,也是全区原创作品首次入围牡丹奖。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自2000年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奖项包括节目奖、表演奖、文学奖、新人奖、理论奖和终身成就奖。
一次偶然 引出一部佳作
杨双旺介绍,文成公主入藏故事和京韵梅花大鼓的结合,从而创作的京韵梅花大鼓《文成公主》,纯属“偶然的巧合”。
2014年,时任拉萨市文联主席的杨双旺,以协办方的身份,参加了“同话京藏情,共筑中国梦”文化交流活动。“记得当时去城关区娘热乡演出的时候,北京市曲艺团演员杨菲下车时摔倒受伤,而当时援藏指挥部工作人员又腾不出人手和车辆,杨菲伤得还比较重,痛苦不堪,动弹不得。于是我就开车送她去医院,背着她到医院检查、治疗,为她端水送饭,开导安慰……”杨双旺告诉记者。
杨双旺的热情帮助、细心照料和耐心陪伴让在异地他乡又身陷伤痛的杨菲满怀感激和敬重。恰好两人都姓杨,杨菲便执意要认下这位哥哥。“说实话,当时我并不是很了解京韵大鼓,对梅花大鼓更是知之甚少。她对我是做什么的也一无所知。”北京援藏指挥部总指挥、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慰问杨菲时,杨双旺也在场。提到两人的职业和特长,马书记说:“你们一个是北京著名青年演员,一个是西藏著名青年作家。要不你们两青年才俊合作一把吧!这也是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体现啊!”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京韵梅花大鼓《文成公主》。一场小小事故,促成一对兄妹,引出一部佳作。
正能量故事 鼓曲艺术的完美结合
关于现在流行于网络的京韵梅花大鼓《文成公主》,杨双旺介绍,就其曲艺形式而言,是西藏传统民间故事与京韵大鼓和梅花大鼓两种曲艺形式的融合。而为了能让北京演艺和天津音乐在格律、长短、语言风格上同西藏文学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杨双旺在创作词的短短4天时间里,几乎废寝忘食:他不仅要细细品味文成公主的故事细节,又要熟悉掌握其他两种曲艺形式的特征和韵味,这就给创作增加了很大难度。由于长期的文化艺术沉淀,他还是在短短4天时间里完成了该作品的创作。
杨双旺说,他的曲艺功底,追根溯源还是幼时受的影响和长期的积累。
杨双旺介绍,他的老家在山西。“山西南部地区有一种叫做蒲剧的戏曲,据说是北方戏曲的鼻祖。从9岁第一次感受蒲剧的美,到进藏后的长期工作,浓浓的思乡情使得我对家乡戏的感知越来越深、兴趣越来越浓,并由此拓展为其它几乎是所有戏曲的兴趣和研究。而且小时候家里穷,真的是家徒四壁。5岁时,家里终于有了一台小收音机。每天中午12点,刘兰芳主讲的长篇评书连播《岳飞传》成了我的最爱。之后是快板书《西游记》,我那会儿听得很入迷。这两种就是我与曲艺最早的接触。”杨双旺说。
关于为什么选文成公主故事内容作为创作题材,杨双旺说:文成公主进藏,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崇敬与热爱。以这一内容作为创作题材首先符合民族团结主旋律,充满正能量;再者该故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广为流传,内地和西藏受众都易于接受。
目前,该作品已录制出完整版和精简版两个版本:完整版约1500字,表演时间约1小时;精简版约7分钟,更便于舞台表演。作为西藏原创类曲艺作品,此前《文成公主》已在网络引热传,获得了广大网民一致好评。
“目前网上流传的精简版,为了演出需要,只留下了开头和结尾,删减了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而我认为那恰是全剧的精华。所以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进行扩充,把它扩充成折子戏的形式,那样既便于演出,也不会让作品的完整性和感染力打折扣。当然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杨双旺说。
杨双旺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