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古荣糌粑:流水驱动不止 磨坊转动不停

2016年12月30日 15:3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雅慧
分享到:    

在藏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人人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

糌粑是藏民族食品四宝“糌粑、酥油、茶叶、牛羊肉”之首。市面上卖的糌粑很多,但尤以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生产的水磨糌粑最受欢迎。

历史上的古荣乡就是以加工糌粑而出名,尤其是古荣乡巴热村、朗孜村出产的优质脱皮水磨糌粑,在西藏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古荣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古荣乡杰布糌粑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64岁的旺堆,是该合作社老一辈的“当家人”。

1992年,48岁的旺堆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前往拉萨销售古荣糌粑。“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交通也不方便。到了拉萨之后,人们一听说是传统的水磨糌粑就被抢购一空。从此,古荣糌粑在拉萨市场上的名声逐渐响亮起来。”说起往事,旺堆骄傲地说。

此时,旺堆的女婿顿珠正在炒制青稞,他是杰布糌粑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当家”。

顿珠介绍说,炒青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对青稞进行精选,把其中的瘪麦粒、野生植物籽、石子、土块等杂物除去,留下颗粒饱满的青稞,然后把青稞倒进炒青稞的机器,随着工人不断往“灶膛”里添废柴屑,机器温度持续升高,没过一会儿,青稞就炒好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炒好的青稞磨成粉——糌粑。

在顿珠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个建在堆龙河支流上的水磨坊。在河流上,有一座孤零零、四四方方的房子,粗糙的四壁石墙、房梁、门窗,所有的地方都落着厚厚的一层糌粑粉,哪儿哪儿都是一片白。房间里,水磨吱呀作响,磨好的糌粑不断“流入”特制的容器中。

“除非河水改道,不然糌粑常年都要磨。水流不止,水磨就不会停。”顿珠说。吱呀作响的水磨无休止地工作着,仿佛一曲劳动的赞歌。

责任编辑:王惠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