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巴藏戏是蓝面具藏戏剧种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它是我国藏民族戏剧中最古老、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藏戏以蓝面具藏戏为典型代表,而蓝面具藏戏是由迥巴藏戏班首先创建起来的。相传在600多年前,藏戏始祖汤东杰布为造福雅鲁藏布江两岸人民,准备在其家乡日吾齐的江上修建铁索桥,当时为了募捐资财,他在白面具藏戏基础上,吸收当地的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创建了第一个蓝面具藏戏班。他们演出的传统剧目有《顿月顿珠》《赤美衮登》《朗萨雯蚌》《卓娃桑姆》。
迥巴藏戏,上承白面具藏戏古老的传统,下启蓝面具藏戏,流传于西藏昂仁、定日、拉孜和四川甘孜等地。迥巴藏戏的表演和唱腔艺术在藏族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由于它的风格特点鲜明,表演精彩绝伦,既开创了新颖华丽的蓝面具藏戏风格,又保持了藏族最为古老的发声法,以及宗教祭祀与古老杂技糅合为一体的表演。
2006年迥巴藏戏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供稿)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