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忠诚与奉献——追忆我的父亲余才巴

2021年07月05日 16:3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1.jpg

余才巴年轻时的照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为和平解放西藏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的革命者们,也不能忘记为建设西藏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建设者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奋斗历程中,动人故事数不胜数,永远被历史铭记着,也时常在我的心中荡起涟漪,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当然,我也经常不由得回想起进藏解放军的一员——我的父亲余才巴,老人家光辉战斗的一生和平凡生活的点滴,不时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父亲是甘肃省夏河县霍尔仓人,1949年8月,25岁的父亲在兰州参加第十八军西北独立支队,任11分队副队长。1951年8月,久等的组织命令下达:进藏。在范明司令的带领下,父亲与战友们一同踏上了挺进拉萨的征程。高寒缺氧、气候变化无常,部队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创造道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可能,一天行军二三十里。

唐古拉山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蒙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是进藏途中的最关键点。部队到达唐古拉山脉时,已经是大雪漫天大雪夹杂冰雹,像是在向试图翻越它的人们示威。

山越爬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战士们每往上走一步都像费尽全部力气一般,连骡马、牦牛等牲畜都是走走停停,大口喘气。部队整整用了七八天时间才陆续跨越,数百头牲口倒毙在了翻越唐古拉山的途中。

最终,历时92天,行程2000多公里,父亲同部队一起跨越难重重,于12月抵达拉萨,同张国华、谭冠三将军率领的十八军主力部队胜利会师。

2.jpg

余才巴(右一)在亚东工作时与工作组的合影

进藏后,经过短暂休整,父亲开始随大部队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在拉萨西郊开垦荒地、修水渠。随部队赴山南、拉萨等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统战政策和《十七条协议》,了解掌握当地社情民意,参与剿匪平叛,忙碌的工作充实着他的生活。后在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公学、西南民族学院兼翻译和进修学习。1958年因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发动武装叛乱,提前结束学习,返藏参加平息叛乱。后来,他先后在江孜工委、“东三”县、亚东县等多地工作,1988年退休。

伴着近40多年的工作生涯,皱纹爬上了父亲的额头,岁月也染白了他的头发,让他从一名青涩小伙逐渐蜕变为花甲老人。纵然身体不再如以前那般壮实,但他的初心与信念却从未改变,他那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真诚坦然的为人之道,给领导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地方工作期间,父亲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方针政策,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文化创新发展思路,立足岗位作贡献,得到了领导同事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退休后的父亲也闲不下来。他自告奋勇,担任起了嘎玛贡桑居委会义务治保员和辖区的电费收费员,并协助居委会开展各项工作,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为党组织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信念。

3.jpg

余才巴退休后在家看书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是父亲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我印象中父亲非常爱看书,学识渊博,退休后,每天会用大量时间去阅读历史书籍,他生前经常言传身教,使我们四世同堂的家庭充满着满满正能量。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父亲能够参与其中、贡献力量、见证变迁,是光荣的,是值得自豪的!再次深切缅怀父亲大人!我将化悲痛为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多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