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定日县拥有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等4座8000米以上山峰,是名副其实的雪山之乡。
不久前,记者前往定日县,深入珠峰脚下的基层乡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体会当地群众的新生活、新发展、新面貌,深切感受这片土地涌动着的喜悦和希望。
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
记者乘中巴车从拉萨出发,行驶了约500余公里后,到达第一个采访点——定日县尼辖乡宗措村。
宗措村平均海拔4380米,常年干旱缺水,风沙大,荒漠化严重。昔日的宗措村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资源匮乏。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尼辖乡党委、政府和宗措村党支部以日喀则市推行的“一村一社”项目为契机,反复调研,立足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模式,按照“支部牵头、全民入股”的工作思路,以“草场+牲畜+劳力”入股的模式,于2019年3月16日成立了定日县宗措村岗巴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壮大的有效“组合拳”。
该合作社成立后,打破传统饲养方式,实行短期育肥、人工冻胚、半圈养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同时,开展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利用,将村内耕地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
在各方努力下,合作社现有经营资产230余万元,固定资产130余万元,带动9人实现长期就业,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5万余元,临时就业人员47人,人均工资收入约3000元。2019年底,宗措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9户55人全部脱贫;2021年,合作社经营收入约215万元,发放工资30.706万元,年底分红35万余元,受益群众226人,个人最高领取1.5万余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
合作社自建立起一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4月,合作社在定日县农牧民合作社表彰大会上获得养殖类荣誉称号;2020年9月,宗措村因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入选中宣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活动村级调研点,成为我区唯一入选村庄;2021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宗措村岗巴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使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倍增。目前,合作社不断规范经营管理,扩大养殖规模,引进优质品种,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同时,着手对养殖基地的供水、喂养等设备进行系统升级,努力提升经济效益,助推宗措村乡村振兴。
共建绿色生态家园
定日县长所乡,广袤的草场铺青展翠,大面积种植的沙棘树茁壮成长。
长所乡位于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彭曲河流域。这里冬春季节漫长,风沙肆虐,生态十分脆弱。
近年来,定日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守生态环境保护这条底线、红线、高压线,科学“把脉”全县生态环境状况,认真研究和解决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彭曲河流域风沙大、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实施防沙治沙、生态修复等13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约4.68亿元,实施面积32.6万亩,其中封山育林(草)28.15万亩,人工造林面积约4万亩,防沙治沙、沙丘治理面积0.45万亩。同时,进一步加大全县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力度,实施退牧还草(休牧围栏)工程项目4个,累计投入资金6200余万元,总实施面积152万亩。
定日县彭曲河流域生态修复主要采取造林绿化、封山育林(草)等措施,科学设计、有序实施。项目实施以来,成效明显,苗木成活率达到80%以上;防沙治沙、沙丘治理成效良好,野生植被得到了明显恢复;参与项目建设共7.4万人次,实现创收约2369万元;彭曲河流域大规模国土绿化扎实推进,风沙明显减少,生态面貌得到逐步改善。
定日县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砂石满地跑,现在遍地披绿装。”群众盼望的优美生态环境正逐渐变为现实,越来越多的绿色故事正在生动演绎。
乡容乡貌焕然一新
从定日县协格尔镇边帕村出发,向着珠峰西侧海拔8202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方向行进。走过一段蜿蜒油路后,卓奥友峰的雄姿出现在眼前,令人震撼。告别卓奥友峰,汽车翻越一个垭口后顺沟而下,山林渐次葱郁,进入空气清新的绒辖谷地。
幽深葱郁的峡谷、清澈的河水、飘然而落的飞瀑、古朴清雅的园舍、点缀于林间的奇花异草和游嬉于丛林间的珍禽异兽等融为一体,构成了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绝佳景区。
绒辖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绒辖的藏语意思为“深沟”,毗邻尼泊尔。2015年尼泊尔发生地震,波及日喀则市几个县区,深藏于喜马拉雅沟谷地带的绒辖乡也没能幸免。经过恢复重建和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如今的绒辖乡完全变了模样。绒辖乡下辖3个行政村,共232户936人。经过研究,定日县实施“三村合一”整乡推进的重建方案,将3个行政村统一建设,高标准打造“珠穆朗玛边境生态旅游度假特色小镇”。目前,全乡重建民居205套,均采用框架结构,有四种户型,现已实现全部入住,受灾群众在新村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人勤地不懒,珠峰脚下的定日正踏上发展的新征程,阔步向前。一个经济活力足、格局新、环境优、百姓富的美好定日,正在珠峰儿女的共同奋斗中,化为一个个生动实践。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