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探访察隅密境 寻访僜人足迹

2015年01月20日 18:12    来源:西藏法制报    
分享到:    

秋后雨脚收了,在这样的好天里,最适合去察隅。

从拉萨出发,沿着川藏线走,到了然乌湖分路,往右,就是察隅的方向了。

我第一次去察隅时,柏油路还没修通呢。车是好车,路是烂路。天蓝树绿,日暖风轻,本是一路的美景,但对于我们这些在西藏生活的人,这一切都已再熟悉不过了,平常得象每天碗里的大米,没有必要像来自雾霾地区的人,发无尽的感慨。

旅途是寂寞的,想闭上眼眯一会儿,汽车一颠簸,头就会歪到同车人的肩上、怀里。身旁的美女,还以为我故意占她的便宜哪,没必要闹这个误会。假如她宽容了我的睡眠,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说不准有更大的麻烦在后面。所以,颠簸的车里,考验着你的人品,有时不小心运气好会遇到爱情,坏运气来的时候,当然就只能遇到陷阱。

这就是人们喜欢出行的缘故吧,人在旅途,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有胜、平、负三种结果,占了便宜挨骂,算是平局,遇到爱情是胜利,掉进陷阱是败局。一辈子,赌的不就是这么一场球么!

寂寞的旅途不能没有歌声,好在车上有对讲台。我拿了起来,大声地“广播”:“兄弟姐妹们,中华情·察隅民歌大会,现在开始,请大家点歌,请歌手登场……”一时间,车箱内很快传来“鬼哭狼嚎”的声音,——四川民歌、云南民歌、西藏民歌……甚至苏格兰民歌统统连续“播放”,中间还时不时“插播”笑声、骂声、点评声,吵得林子里的鸟儿也来凑起了热闹。

然乌冰川的寒意刚刚褪去,当树木从灌木变成乔木,亚热带湿润的暖风袭来,察隅就在眼前了。

察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邻云南,南与印度、缅甸接壤。西藏人说,察隅,就是过去“察”人的居住地。吐蕃时期,这里就有了官衙建制。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帕竹政权的释迹坚赞当政后,宗(相当于县)址设在科麦。清末,赵尔丰的清军曾经过此地,离县城不远的温泉源头的巨石上有清军刻的诗文。1962年,著名的中印自卫反击战瓦弄战役就发生在察隅。

县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路上的劳顿,在热酒热饭及餐后的温泉洗浴后全都融化了。可能是天热的缘故,人也变得兴奋起来,没有了睡意。晚上和县里人听着松涛山涧声聊天,县里人说,到察隅,不吃僜人的手抓饭,会很遗憾的。

僜人的手抓饭,最正宗的要数下察隅乡做的了。县里连夜给下察隅乡打电话,让他们第二天备好手抓饭,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天亮后从县城出发,直奔下察隅乡。时值九月,田里有未收完的水稻,金黄金黄的,芭蕉树叶在清晨的阳光下,油亮油亮的。路旁有挺立的红豆杉,长长的鸡鸣伴着零星的犬吠,下察隅乡用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欢迎我们的到来。

僜人的“头人”、下察隅乡的“最高行政长官”——阿洛松,穿着节日的盛装,和一群公务员,已等候我们多时了。

我是做记者工作的。开饭的时间还没有到,职业的习惯却犯了,于是,我和阿洛松开始聊天。

阿洛松是我职业生涯遇到的罕见的“语言天才”。听说他当过兵,一开口,不光普通话说得好,河南话、四川方言,随口就来。从我和阿洛松的对话,你一定会感受到西藏人的幽默的。

阿洛松不知道我是记者,他又和我一见如故,话题就这么轻松愉快地展开了。

当时,中央正在全国开展“三个代表”教育活动,我问阿洛松:“‘三个代表’精神你学了没有?”

阿洛松说,学了学了,给我说了一大堆。

我说:“阿洛松,不光学,还要体现在行动中,你不要光吹牛,说说行动!”

阿洛松口出惊人之语:“唉!当然有行动,过去我有三个老婆,和‘三个代表’一样多,学后,我觉得老婆‘超编’了,于是减少到了两个,决不能比‘三个代表’多!”

停了一下,他居然说“两个都多了,你要不要?我给你送一个!”

这么严肃的政治话题,出自这位“头人”的嘴里,居然是这么个结果!但从阿洛松的表情上,却怎么也看不出是玩笑话,我也只能理解成一个僜人内心的真实表白了。新闻稿子是发不了啦,却不影响我和阿洛松在笑声中继续说话。

在西藏,一直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像阿洛松这样的,党和政府是不做硬性要求的,僜人的“头人”娶了三个老婆,那都不叫事。散步时遇到三个僜人小姑娘,她们都是乡政府的公务员,受过很好的教育。姑娘们说,刚才阿洛松骗你了,他“高峰”时,有七个老婆呢,后来上了年纪,有的老婆就跟人跑了!现在僜人的妇女们都追求恋爱自由,追求平等幸福的婚姻,阿洛松这样的“头人时代”正在淡去了。

想想也是,老夫少妻,一夫多妻,本身就不合理。婚姻就象一盏小油灯,油多灯才亮得久。就阿洛松那把小油壶,怎么可能点亮七盏灯呢!

好你个死要面子的阿洛松!

好在死要面子并不等于活受罪。老婆跑了阿洛松却不伤心不追究,从他溢出的笑容里,从他消失的老婆们的脚步声中,我看到了僜人追赶时代的步伐,就象水从草皮下流过,悄无声息。

其实,调皮的阿洛松也有严肃的时候,当我们站在高高的红豆杉下俯视下察隅村寨,阿洛松有了些许的深沉,他说,我们住得再远,党和政府都记挂着哪,我们现在是生活好、政策好、什么都好。你看,那边的人都盼着回家做真正的中国人呢!

绿树丛中的僜人山寨,房顶上飘扬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和这些边民站在一起,此刻你会觉得我们的心与心有多近。我感受到了祖国在心中的份量,也感受着我们共同的温暖、共同的自豪!

……

开饭的时间到了,还没走进阿洛松家的宴会厅,已闻到手抓饭的香味了。

僜人的美食不同于我们日常享用的饭菜。首先,食材是当地原生的大米,先把大米煮熟备用。接下来,就是把藏香猪和藏香鸡杀好洗净,配以当地产的野葱等香料一起烹制,制好后,米饭和各种香料、鸡脯肉撕成的鸡丝一同混炒,炒好后的手抓饭盛在一个盘子里,上面放一坨煮好的香猪肉、一只完整的鸡腿,就可上桌招待客人了。

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单是那藏香猪和藏香鸡就是个难题,平时,它们都生活在林子里。所以,吃手抓饭最好提前一天通知主人。当天天黑后,猪鸡归栏,这时候最好捉,关在圈里,客人到家时就可取用了。那藏香猪,一层肥肉夹一层瘦肉,少了些腻味。藏香鸡天生个小,有一股山野气息,要是没人说,你还以为是打的野鸡哪。

吃手抓饭是不用筷子的。手抓饭的香气,就在一个“抓”字,美食抓在手中,用力一捏,成了一个小团子,所有的味道好象都被暂时封闭起来,丢进口中一咬,那香气就散开了,顺着牙齿满嘴跑,随着呼吸扩散出去。觉得味不够时,咬一口香猪肉,味重了,撕一块藏香鸡,浓淡总是相宜。吃好了,别忘了喝一碗别样的肉汤。

那一碗肉汤啊,要是你中午喝了,肯定不想站起来的,就想就着暖阳,迷迷糊糊地躺一会儿,让肠胃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赐予。那种味道,在速生速长的年代,是我们的肠胃久别的、需要回忆才能记起的味道。

“头人”家的宴会厅很大,可容纳一二十人吃饭呢。从木制的墙壁上,我看到了各种兽头、兽皮,那弩已经很久没人拉开了,如同过去苦难的岁月,已被尘封。

阿洛松说,西藏和平解放前,僜人的日子很苦,主要靠狩猎为生。风雨雷电中追着猎物跑,出门时告别家人,感觉还是活生生的人,进入林子,就在野兽的食物链里开始循环了。现在回忆起来都让人掉眼泪。从阿洛松的话里,能感到生命的卑微,如同死神唇边的一抺冷笑。

回拉萨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阿洛松和僜人们的笑脸。

他们的率性真实,他们的快乐无疆,他们从天性里迸发的热情善良、纯美,一如窗外的阳光。

心的栅栏推开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敞亮。僜人兄弟呀,虽然我们很少聚首,心与心却从来没有分开过。

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我的僜人,我的察隅、察隅……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