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养在深闺的珞巴文化

2015年01月21日 17:1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了解一个民族,莫过于了解她的历史和传统习俗。

我们来到南伊珞巴民族乡,就站在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门口,一扇厚重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

1.jpg

彪悍的珞巴族男子

珞巴族为居住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的珞瑜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隆子一带。珞巴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珞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基本使用藏文。

“珞巴”意为南方人。珞巴族内部部落很多,各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据史料记载,自公元七世纪起,珞瑜地区即归入吐蕃王朝建制,此后一直在西藏地方政府统辖之下。由于居住地区交通闭塞和与外界接触少,社会发展缓慢,直到解放前夕珞巴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家长奴隶制阶段。在1965年国庆节,经国务院批准,珞巴人才正式成为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享受到与其他民族一样的平等权利,1985年的国庆节,经国务院批准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诞生。

珞巴地区位于喜玛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和丹巴河流经境内,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在峡谷地带,四季皆春,景色宜人,盛产木材、药材和许多亚热带作物。位于喜玛拉雅山脉东端南麓的墨脱境内的珞巴族人,由于交通不便,远离现代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着较独特的生活习俗。

2.jpg

珞巴结婚仪式

珞巴人以善长在原始森林中狩猎而著称。头戴熊皮帽,肩挎竹箭筒,腰拴长刀,手挽强弓,短裤赤脚,行走如飞的珞巴人一生有一大半在跟踪野兽的猎途上度 过。健康的男子一生用于狩猎的时间占去40年左右,一年中占去5个月时间。狩猎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弓箭,一种是火药枪,但以前者为主。每个男子都是优秀的射手,百米以内的射程里百发百中。有时还用挖陷井、设地弩和明箭、做暗套和铁钳等办法捕捉猎物。狩猎成功率相当高,几乎很少扑空。

珞巴族的许多传说中,他们祖先曾经有过“穴居”、“树巢”的历史。经过漫长时间的实践,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住房,但竹楼是主要的民居。珞瑜地区有10余种竹子,粗的直径达30厘米,竹林遍布山野,它的产量高、分布广、韧性好,轻巧耐用,为修建竹楼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竹楼有三层,底层圈猪关牛,中层住人,顶棚上堆放农具、农副产品及食物等。

珞巴人选择房宅地也别有意趣。如一家有五口人,要拿五颗稻谷,外加牛、猪、鸡各一颗,共八粒为一组,要预选三个地方,共需三组稻谷,将预选的宅地砸平一尺见方,在太阳落山后其中心放一组谷粒,上放鲜树枝,再压一块石板。翌日太阳出山前察看,若八颗谷粒中有散开在外的,就说明这里不好,会有不吉利的事发生;若谷粒中有蚂蚁,说明在此地筑房建屋,主人会得病;若谷粒仍在一堆又无虫子,说明这里地气好,宜建房。宅地确定后,便开始了繁杂的祭祀活动。珞巴族 家家户户在房前或屋后建一个高脚粮仓,离地一人高,搭一个活动竹梯。全家的贵重物品放在里面而不上锁,但不会有丢失东西的现象,真不愧为“不上锁的民 族”。

3.jpg

珞巴族民居

珞巴族的男女服饰和习俗在不同部落之间差别很大。男子一般喜穿羊毛制的长到腹部的坎肩,帽子系用熊皮或藤条制成的带沿圆盔;女子穿圆领窄袖短衫,下身为略过膝部的紧身统裙,小腿扎整片裹腿。男女均喜佩带饰物。主食以玉米和鸡爪谷(蔓稼)为主,也吃大米和荞麦,靠近藏族的地方,多吃糌粑和土豆,喝酥油茶。珞巴人的婚姻基本为一夫一妻制,有些部落中实行严格的父子连名制。

珞巴人以善长在原始森林中狩猎而著称。头戴熊皮帽,肩挎竹箭筒,腰拴长刀,手挽强弓,短裤赤脚,行走如飞的珞巴人一生有一大半在跟踪野兽的猎途上度过。健康的男子一生用于狩猎的时间占去40年左右,一年中占去5个月时间。狩猎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弓箭,一种是火药枪,但以前者为主。每个男子都是优秀的射手,百米以内的射程里百发百中。有时还用挖陷井、设地弩和明箭、做暗套和铁钳等办法捕捉猎物。狩猎成功率相当高,几乎很少扑空。

4.jpg

珞巴族民族歌

独特的手工艺品

珞巴人利用当地特产的竹、藤、皂石等编织、打造成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具。而其中的手工石制品如石锅、石材、石臼、石磨等更是别具特色。

珞巴人用皂石制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锅,用来做饭、烧菜、蒸馏白酒。尽管铁锅、铜锅和铝锅大量输人墨脱县,可石锅仍是珞巴人的当家炊具且是上等的馈赠佳品。皂石质地软绵,呈灰褐色,可耐摄氏两千度的高温。它虽然传热慢,但散热也慢,用它烧出的菜美味可口。但石锅的制造是相当费劲的,需要小心谨 慎。一个石锅可换60升食盐,三个石锅可换回一头奶牛。由此可见制造石锅的难度有多大。

地处高山峡谷的珞巴人极为崇拜自然,祭祀土地森林、山神和五谷之神是其主要内容。有些部落人视蛇虎为图腾,严禁亵读和伤害。若有人被蛇咬伤,大家却会停止劳动一天,并携酒提向前往探视。同时禁止到有藤树种植生长的地方去并禁吃藤科状的苹果和辛辣食物及部分肉食等。

南伊珞巴族乡距米林县城3公里,位于喜玛拉雅山北侧,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全乡三个行政区,74户人家,376人生活在风光秀丽的,景色宜人的南伊河畔。

如今的南伊珞巴人结束了世代延续的密林生活,告别了祖辈居住的四面透风、牛粪补缝的小木屋,改掉了砍一片烧一片种一片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小学,特别重视中、青年扫盲教育和科技培训。他们的后代也先后走上了地、县、乡和各单位、部门领导工作岗位,10多人当上了科技干部,18名学 生走上了大、中专院的大门。科技致富已是他们共同的认识,他们靠政策,靠科技,大力实施科学种田,农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们还制木瓦、编竹器、伐原木、采虫草、搞加工、办商店、跑运输,与外面的世界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乡里的很多人家买起了彩色电视机、VCD影碟机和洗衣机等现代化产品。

南伊珞巴人和藏区其它人民一道,满怀信心地走向新时代。

责任编辑:程利娜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