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 林芝动态 > 林芝要闻

“通麦天险”的指挥官

2015年03月21日 11:18    来源:中国警察网    记者 石杨 刘建伟 王首锋
分享到:    

333

“老百姓堵在山沟里,心里肯定有怨言,我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让大家平安顺利通过,现在我希望路能赶紧修好,减少事故的发生,让通麦无险。”黄炳勇说起为民的工作思路很实在。

在这条险路上,黄炳勇和民警们守护了无数个日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件好事。

“帮人一次,心里乐一次”

7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炳勇的电话又一次响起,“前面又塌了,我得去一趟。”记者随他上了警车。

3公里的路,他上下车指挥疏导11次。只要前方有车辆停下,黄炳勇就立刻打开车门从车上跳下,不顾脚下的泥坑,深一脚浅一脚地小跑到堵车路段疏导交通。

“我们的工作其实很简单,不复杂,就是要小心,旁边是悬崖峭壁,车辆较多,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我们就要起到保护的作用。”黄炳勇说。

以黄炳勇为站长的通麦二级公安检查站,民警在这段要道上不仅要疏导交通,还要帮助过往人员。

“给群众送水、送饭,没油送油、推车修车,这都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事。帮人一次,自己心里乐一次。”黄炳勇憨憨地笑了。

“干好活儿,我挺满足的”

2013年9月19日是中秋节,在检查站带班的黄炳勇接到指挥中心的电话:“通麦一线天便道出现大堵车,需要疏导。”黄炳勇二话没说,带着民警赶往现场。在现场,他一边疏导,一边叮嘱大家注意安全,经过5个小时的疏导后,车辆缓缓通过拥堵路段。

2013年国庆节,大量的游客涌入林芝,造成通麦段道路大面积堵车。黄炳勇和民警们不间断地守在318国道通麦天险的14公里便道和容易滑坡的路段。假期7天,有4个晚上黄炳勇带队冒雨驻守。10月5日上午,他和民警们从泥潭里救出4名年过花甲的老人。老人握着黄炳勇的手不停地说:“谢谢你啊,救命恩人,你们是人民的好警察!”

……

这样的故事在黄炳勇身上还有很多很多,黄炳勇却说:“干好自己的活儿,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感谢,我挺满足的。”

成家成了县局领导的“心病”

黄炳勇今年32岁,还没有成家,这成了县局领导的一个“心病”。去年年底,波密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旺青专门“下令”让黄炳勇休假,解决个人问题。

“领导交办你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记者一再追问。

“快了。”黄炳勇黝黑的脸颊泛起淡淡红晕。

检查站的民警悄悄告诉记者,黄炳勇的女友前几天从重庆来探亲,现在还在站里。在站里,记者见到了黄炳勇的女友张敏。“以前我很不理解他的工作,来到这里以后,每天看他一身臭汗、泥水,有时半夜回到家电话还不停地响,我只剩下心疼了。”张敏说。

坐在一旁擦汗的黄炳勇憨憨地笑了:“对不起,对不起,你来了也不能好好地陪你。”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呢?两地分居的问题怎么解决?”记者问。

张敏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我父母还没有同意我们的婚事!”

原来,因为黄炳勇离重庆太远,工作太忙。张敏的父母心疼女儿,2年过去了,依旧不同意两人成婚。

“在这里当民警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几十年、一辈子的事,我很理解她父母,但是我相信他们会同意的。”黄炳勇说。

对话

记者:来通麦前后你对黄炳勇工作的理解变化大吗?

张敏:之前我一直在想,他难道就忙到打电话都没有时间吗?来了以后,没想到他的工作如此繁杂。我现在充分理解他了。

记者:在你心里,黄炳勇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敏:他有责任心,做事踏实严谨,在生活中很体贴人。微评

深藏无限情

“川藏路难,只有走过才知道”。这句话记者体会到了。置身那山那路,见证着黄炳勇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我们体会到他们的那一片情。在这14公里的路上,民警的每一个手势、每一次提醒都深藏着无限情。他们把感情洒向了这段崎岖的道路,给了每一名路过的群众。

把对人民的深情藏在心中,甘愿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黄炳勇和全站民警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去工作,真正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

14公里山路虽险,但载满了民警执法为民的深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