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光明前行 ——朗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西藏朗县、光明吉祥”。
9月25日上午,朗县县城人民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里聚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原来,这是朗县首届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会的开幕现场。
“我带了自家种的核桃来参展,半天下来已经销出去不少了!”来自洞嘎镇的农民扎西旺堆开心不已。
“今天,我们举办西藏朗县首届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会的目的,是扩大朗县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营造‘人文朗县、生态产品’的文化旅游市场氛围,并尝试推行现代网络化经营模式,形成跨县、跨地区、跨省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交易热点,为各个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创造商机。”谈起举办此次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会的初衷,朗县县委书记占堆、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成燕告诉我们,近年来,朗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一果两椒三桃(萄)”的产业带发展更是为朗县注入了勃勃生机。
这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2013年,朗县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15.8%,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连续两年突破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594万元,同比增长5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4亿元,同比增长1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902元,同比增长17%,其中现金收入达6053元,同比增长16%。——而这些数据的背后,凝聚着朗县全体干部群众的心血和努力。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百姓生活有“盼头”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燕告诉我们,近年来,朗县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各项民生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教育方面,朗县城镇4-6岁儿童入园率达98%,农村学前两年入园率达75%以上;“国检”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2.2%,巩固率达99.5%;小学毕业生考入内地西藏班的学生数达11人;中学毕业生考入内地西藏班的学生数达7人,考入区内重点高中44人。在文化方面,“朗县塔布民间艺术团”正式成立;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和广播电视“寺寺通”实现全覆盖;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和县广播影视中心楼建设基本完成;《西藏朗县——探寻吉祥光明之地》出版发行;完成冲康庄园保护维修项目、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前期工作和寺庙文物、古籍普查工作。在卫生方面,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医补助提高到每月300元,农牧民免费医疗提高到每年340元;城乡居民、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和建档立卡工作圆满完成;赴闽治疗的6名先心病患儿全部康复;鼠疫防控等传染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在科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承包制度,派驻科技特派员深入各乡镇开展科技推广工作,科技对农牧产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升。仅2013年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期,培训农牧民群众852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000余份;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28万元,购置农机具169台套;社会保障体系也进一步健全,城乡五大类八大险种保险基金合计达1143.94万元,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开展农牧民就业培训270人,实现转移就业8600人(次);朗县籍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完成拉多、金东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储备充裕,物资丰足。
“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生活在朗县特别幸福,日子过得也特别有‘盼头’。”朗镇朗村村民其布提起自己的幸福生活显得特别有信心。
加强党组织建设——
百姓生活有“主心骨”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只要找到村委会就能够得到解决,村两委班子真正是我们群众的‘主心骨’。”登木乡比邻村困难户巴珠的一席话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党组织在朗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对此,朗县县委书记占堆说道:“哪里有群众,哪里就应该有党的工作。”据了解,朗县现有党的基层组织123个。近年来,朗县以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三级联创”和“五个好”创建标准,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标,全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朗县,我们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叫得响的党建‘品牌’。”占堆自豪地说道,朗县围绕“抓重点、促提升、创品牌”这一党建主题,在每个乡镇实施党建工作重点工程,分领域创建了具有县域特点、村居特色的“全县一主题,一乡一重点”的党建品牌:登木乡的“红色党支部”,仲达镇的“人口信息库”,朗镇的“支部领头雁”,拉多乡的“党员星级户”,洞嘎镇的“制度示范点”以及金东乡的“一体文化室”都成为了朗县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同时,结合《朗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办法》,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党员干部带头学、围绕特色重点学、领导干部包片学的学科学、学知识、学技术“三学”活动,全面提高了朗县46个宽带站点,13个光盘站点的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实效水平,使朗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不仅如此,朗县还以落实各项组织建设制度为抓手,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建设水平;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双覆盖两项工程为基点,着力提高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以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为重心,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整体能力水平;以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增强组织活力为契机,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百姓生活有“甜头”
“今年我家试种了葡萄,种子是村里统一采购的。”洞嘎镇聂村的村民嘉措告诉我们,聂村有90多户村民都参与了葡萄种植,全村共种植葡萄131亩,顺利收获后可直接为每户增收六七千元。这也是朗县发展“一果两椒三桃(萄)”特色产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成燕告诉我们,近年来,朗县紧紧围绕农牧特色产业格局和“沿江洞嘎、朗镇、仲达两椒两桃产业带,拉多、登木、金东牧业发展带”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牧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朗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特色产业基本形成。朗县紧紧围绕以打造“西藏干果产业大县”、“西藏辣椒产业第一县”这一目标,大力发展“一果两椒三桃(萄)”即:苹果、辣椒、花椒、核桃、藏冬桃、葡萄特色产业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县分别种植辣椒2280亩、核桃34670亩、花椒748亩、藏冬桃2570亩。2014年新种植经济林木4327亩,其中:苹果1000亩、核桃2872亩、葡萄455亩。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扩大藏家土鸡养殖规模,目前朗镇、仲达镇、拉多乡三乡镇藏鸡养殖已初具规模,仲达农牧林综合示范场已率先开发了藏家鸡蛋礼品盒,为朗县藏家鸡蛋向高端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农产品加工营销水平提高。朗县朗敦辣椒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朗县龙头企业。2013年全县共种植辣椒2280亩,辣椒产量达3420吨,其中60%被专业合作社收购,加工成辣椒粉等初加工产品,销往全区。目前,该合作社开发的产品有核桃油、帮角等9个类型产品,产品具有多样化,包装开始走高端化。截至今年5月份,该合作社总产值已达82万元,其中纯利润50万元。2013年“朗县核桃”通过农业部审核,被列入2013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为朗县核桃打入更大的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育一批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力。朗县依托现有的资源,积极鼓励群众申办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朗县产业发展。截至今年4月,全县共申办朗县洞嘎镇滚村顿珠种植养殖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朗县金东乡秀牦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社25个,共有入社农户174户,注册资金达712万元,大大增强了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拓宽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
争取项目支持,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朗县现有温室435座,其中高效温室256座,大棚温室179座。为提高蔬菜种植面积,朗县2006年辣椒整乡推进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0万元。在洞嘎镇修建105座高效温室;2010年朗县辣椒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56.626万元(辣椒整乡推进项目回收资金)在朗县拉多乡巴顿村、仲达镇瑞村修建50座高效温室。目前,全县蔬菜种植共2799.5亩,其中温室面积217.5亩,露天种植2582亩,预计蔬菜年产量为2700吨。
“有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我觉得我们朗县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更有奔头!”家住金东乡来义村的村民白玛乔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憧憬着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