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也能往高处流” ——朗县“江水上山”试验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小记
(本网记者 王雅慧)“以前浇地都是挑水上来的,现在有了这个工程,方便多了,也轻松多了。”这是朗县首个非电力水能提水永动装置试验项目——“江水上山”的实验现场,朗村村民正围着灌渠的出水口议论纷纷。该项目在朗县朗镇朗村水车提灌示范项目经过3年探索和反复论证,取得初步成功并投入使用。
据朗村村委会主任其布介绍,以前村民浇地都要到山沟里取水,离耕地近一点的有500—600米,远的足足有1200米。由于小溪水流量很小,但取水的村民多,且浇水量大,加之远距离地往返耽误时间,村民们所取的水或是无法把地浇透,或是只能浇一半。“现在有了‘江水上山’工程,村民们特别高兴,因为取水的时间、取水量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其布兴奋地表示,等到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就可以安装水管,直接将水引到耕地附近的蓄水点,村民就不需要再走那么远去取水了。
据朗县发改委副主任谭言庆介绍,朗县境内属藏东南沟谷地貌,地质结构复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致出现“水在低处流,地在高处渴,守着雅江水,到处都缺水”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就“江水上山、夏水冬用”项目开展课题调研,以缓解朗县农业用水灌溉不足的难题,为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创造条件。
2013年3月,朗县完成“江水上山”朗村水车提灌示范项目初步设计,并于2014年1月正式组织实施。该项目总投资49.8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建造浮船1艘,制作水车1架,架设跨江钢索355米,铺设引水管道1850米等。2014年5月该工程开始试运行,截至7月,经过7次改进和13次调试,朗县“江水上山”工程提水高度最高可达125米,每小时出水量为25立方米,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了“水往高处流”,解决了朗村现有35亩耕地和65亩待开发经济林木灌溉问题。
谭言庆告诉记者,该项目属于非电力水能提水永动装置,实验成功后,将逐步向全县推广。“江水上山”工程的成功建设,将极大改善朗县农田灌溉尤其是海拔相对较高农田的灌溉条件,进一步推动沙化治理、经济林木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为朗县的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