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八一电(记者 麦正伟)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米林县通过采取“四有模式”,加强对农牧区党员的分类施策、分层管理、科学设岗,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有了方向、“争”有了目标。
考核引导,让“在职党员”有“为”。根据在职村(居)干部党员的岗位职责,采取“目标+日常+承诺”三项考核的方式强化管理,坚持全面考核与重点工作考核相结合,促使工作有目标、履岗有责任、干事有作为。
设岗定责,让“无职党员”有“责”。一是找准定位。为无职党员设定了政策宣传岗、治保民调岗、公益事业监督岗等8种岗位,制定岗位职责,确保上岗党员尽职尽责、身体力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有所作为。针对各类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了党员岗位挂牌活动,通过一言一行,切实提升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先锋意识。三是发挥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党员致富带头能力。活动开展以来,全县通过支部设岗、个人选岗、党员议岗、群众评岗等方式,有548名党员主动参与设岗定责活动,确保了农牧民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无职有责、无职有为”。
远程管理,让“流动党员”有“家”。首先通过建立流动党员通讯录,鼓励在外党员通过电话、短信和网络形式开展在线组织生活、在线讨论、在线献策、在线评议、在线服务等活动。其次,实行“持证”管理,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又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并交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当地党组织教育管理;对外出3个月以内的,开具《党员证明书》,凭借证明接受外出地党组织教育管理。第三,鼓励引导外出党员开展创办一个项目、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带富一方群众的“四个一”活动,倡导外出党员争当形象宣传员、致富信息员、招商联络员,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献力。
自愿服务,让“积极分子”有“位”。米林县通过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成立村级志愿服务队等形式,切实鼓励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农牧区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帮扶解困等志愿活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后备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服务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