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惠如春风扑面来 —写在林芝地区撤地设市之际(下篇)

2015年05月28日 10:4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图为林芝县巴吉村村民多布高兴地正准备开着自己的汽车和妻子尼玛曲珍一起进城购物。 记者 麦正伟 摄

图为朗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正在农牧区为群众检查身体。记者 麦正伟 摄


图为桃花掩映中的林芝地区新农村。记者 麦正伟 摄

话及民生,恰如一股春风,温暖地掠过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当时空的钟摆指向2015年,林芝又传来好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从此,林芝市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

自1986年恢复成立以来,特别是区党委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3年,是林芝地区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民生节节拔高的3年;是林芝地区民生政策出台最多、资金投入最多、事业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3年。“民生”已经成为林芝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耀眼的亮点。

遵循民生规律 叩开幸福之门

“民生工作无小事。”这是林芝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为确保民生工作科学有序进行,不走偏路、少走弯路,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林芝地委、行署在充分 调研的基础上,对民生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民生工作三步走思路:即在落实好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办好民生领域十个方面实事的基础上,第一步做好基础性 民生工作,解决好群众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问题;第二步做好发展性民生工作,让群众享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第三步做好保障性民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切实保障群众的幸福感。

清晰的思路带来的是民生工作的累累硕果:

2012年以来,林芝地区加大民生投入,立足欠发达的地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入“挖”钱、盘活存量,累计安排财政资金48.94亿元用于民生领域,年 均增长15.65%以上,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例平均达到32.5%。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按时拨付,让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也让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 照亮了千家万户。

2012年以来,林芝地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努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让基层百姓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累计投入资金4.09亿元落实为民办实事,使各族群众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夯实民生基础 筑牢幸福底线

民生天下事,点滴暖人心。民生就是老百姓的生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最基本的民生,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最直接的民生关怀。

住有所居。近年来,从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到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再到建设干部职工周转房,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安居工程建设,如春风化雨,滋润着雪域江南,让无数林芝人“想有一个温暖的家”、“想有一个漂亮的家”的心愿变成了现实。

察隅县察瓦龙乡地处滇藏交界,交通闭塞,山高路险。农牧民安居工程实施前,老百姓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人畜混居,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如今的察瓦龙乡,家家 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卫生间、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乡党委书记格桑次仁说:“安居工程让老百姓都能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据统计,2012年—2014年,林芝地区农牧民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近2.1亿元,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9510户,其中农房改造5410户、贫困户2700户、兴边富民1400户。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全地区28946户农牧民圆了“新房梦”。

林芝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旺堆告诉记者,近年来,林芝地区按照自治区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累计投入资金近4.5亿元,完成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村 342个,加快实施水、电、路、讯、邮政、农家书屋、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目前,地区乡镇公路通达率达到96.3%,行政村通达率达到 95.7%,乡镇通邮率达到90%,农村饮水通水率达到100%,农村通电率达到100%。

病有所医。林芝地区坚持把医疗卫生事业摆上重要议程,持续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增强医疗卫生机构内在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机构抗风险能力,进行新一轮的医药卫生改革,促进了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以前生个小病也要走七八十公里到镇上才能看病。现在村卫生室条件好了,技术也好了,小病不用出村就可以看好。”米林县卧龙镇阿拉塘村的乔次仁感激地向记者说到。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是解决看病难、就医难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林芝地区共落实投资近2亿元,启动了地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地区藏医院改扩建,米林、工布江达、察隅、墨脱4县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及村级卫生室建设等大小各类项目17个。

截至2014年底,以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度达100%;全地区参加人数达133626人,财政资金到位率达100%;农牧区医疗制度个人筹资率达98.2%。

老有所养。“以前只知道养儿防老。现在,政府给我们发养老金,让我们安度晚年,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70岁的察隅县古玉乡古井村村民巴桑对政府大力实施的“新农保”赞不绝口。

据介绍,截至2014年底,林芝地区共有81573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累计发放养老金1800万元,发放率达100%。

“为解决全地区814名五保户群众供养问题,确保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投入了资金2430万元,新建地区老年人护理院, 同时在7县建设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和老年人护理院。”旺堆专员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底,林芝地区共投资9747.6万元,完成了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 达县、波密县、察隅县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和老年护理院建设项目。

改善民生条件 增添幸福砝码

“是‘三包’政策让我圆了上学梦,我要用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来自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的娅米作为“三包”政策的受益者真诚地说。

2014年秋季,林芝地区“三包经费”已经由每生每学年2400元(边境县每生每学年2600元)提高到了每生每学年2600元(边境县每生每学年 2800元)。截至2014年底,全地区享受国家“三包”经费政策共计31949人,支付率100%;共发放“营养餐”经费1339.45万元。“三包” 和“营养餐”经费的发放,让更多贫困家庭学生上学不再困难,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

目前,林芝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在校生32077人,其中幼儿园6543人、小学阶段17559人,小学入学率99.8%、巩固率100%;中学阶段7975人,中学毛入学率98.77%、巩固率达99%,“两基”和“国检”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不仅如此,林芝地区还持续加大公共投入,采取完善就业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就业援藏、鼓励自主创业、增强技能培训、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等措施,有效解 决了困难人员、家庭零就业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保障了各族劳动者公平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截至2014年底,全地区城镇从业总人数达23108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

同时,林芝地区专门成立农牧民技术技能和创业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农牧民技能免费培训。波密县麦差村的白宗拉姆正是受益者,去年,她参加了藏式烹饪的技能培训,如今,她已经在波密县城开起了藏餐馆。

3年来,林芝地区累计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6万余人次,开展农牧民就业再就业培训班214期,培训人数近2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79.8%。

不仅如此,林芝地区立足产业建设,充分发挥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积极鼓励支持农牧民群众参与产业建设、受惠产业建设,真正使农牧民群众成为产业建设的主力军和最终受益者。

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面,林芝地区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认真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将文化资源不断向农村 和基层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地、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地区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各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各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目 标,成为全区首个乡镇文化站全覆盖的地区。截至2014年底,地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63%和97.84%。

强化民生保障 提高幸福指数

民生工作是否得到重视,事关百姓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林芝地区在制度、政策和安全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民生保障体系,真正为群众的幸福加上保险,让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的红利。

林芝地区一直把开展好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3年来,各级驻村(居)工作队累计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4630条,进一步制 定和完善发展规划3108个;发展集体经济实体546个、经济合作组织413个;争取自治区短平快项目资金13561.5万元,实施项目337个,地区财 政配套资金4250万元,安排项目159个,实现了496个村(居)短平快项目全覆盖;争取行业投资25154万元,实施项目1045个;开展农牧民技能 技术培训1200余场次,培训农牧民6000余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23万人次,增加现金收入5000万元。

“保障惠农资金发放到位,让老百姓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林芝地委书记赵世军这样说道。据了解,2012年以来,林芝地区涉及强农惠农富农 政策的资金累计达82项17.14亿元。为强化惠农资金全过程监管,防止挤占挪用和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确保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农牧 民手中,林芝地区面向广大农牧民群众累计发放强农惠农富农明白卡7.5万册。林芝县还在全地区第一个创建了惠农资金支付监管平台。截至目前,已通过此平台 发放强农惠农资金1200余万元。

“欠发达仍然是林芝最基本的地情,也是最大的民生“短板”。”旺堆告诉我们,近年来,林芝地区始终将扶贫攻坚视为民生之重,坚持精准扶贫和区域扶贫攻坚相 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2014年,林芝地区提前一年完成了23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脱贫任务。

如:林芝县更章乡久巴村村民在村委会主任多布杰(财政部评选出的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水果大棚(草莓)种植,奔上了小康路。2014年,仅草莓种植一项,全村每户的纯收入就达18000元左右。

此外,作为藏香猪的原产地,林芝地区藏香猪养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派镇派村,已有8户农牧民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尝到了养殖藏香猪的甜头。“短短3年的 时间,我陆陆续续卖出的藏香猪就达70多头,除去成本,净赚了近10万元呢。”布琼高兴得合不拢嘴,指着一群猪仔说,“藏香猪现在就是我们的‘摇钱树’, 我们脱贫致富靠的就是它们。”

对于实施精准扶贫,切实提升扶贫水平,波密县通参村党支部书记白朗是深有体会。看着村里的项目实施得越来越好,村民收入越来越高,他激动地说,“精准扶贫 项目,扶贫对象明确,扶贫力度巨大,我们村的贫困户真的可以实现小康了,真是太好了,感谢党和国家,感谢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实惠。”

近年来,林芝地区大力推行精准化扶贫,采取到村、到户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紧密结合扶贫对象的区域实际、资源优势、技能长处,大力实施 精准到户扶持项目。比如波密县,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仅2014年就先后投资482万元在玉许、八盖等乡镇发展天麻种植1.5万平方米,有效提高了当 地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使更多的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同时,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林芝地区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为平台,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扎实推进“一帮一”消除贫困户活动。

为实现民生普惠,保障僧尼的权益,林芝地区在严格落实利寺惠僧各项政策的基础上,驻寺干部定期不定期到僧尼家中开展家访,投入办实事好事资金300余万 元,为贫困僧尼家庭办实事620余件。在推进“九有”工程中,林芝地区投资1.54亿元解决寺庙通路问题,寺庙通达率达92.47%;投资4400万元解 决寺庙饮水问题,74座有僧尼的寺庙通水率达100%;通过电网线路改造和配发光伏用电系统等方式,使寺庙通电率达100%。寺庙通讯率、通广播电视率均 达到100%。

林芝地区还结合实际,由本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九+六”工程(在“九有”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寺庙修建澡堂、温室大棚、国旗台、图书阅览 室、固定垃圾池、厕所),得到了广大僧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在推进“九有”、“九+六”工程的同时,全面落实寺庙和僧舍维修工作,努力改善寺庙僧尼 的生活环境,使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全面落实“一个覆盖”,把全地区在编僧尼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在编僧尼医疗保险、养老保 险、低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现在,按照僧尼自己说的话就是,“可以一心一意念经了,以后的日子就不用操心了”。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林芝地区成为林芝市之后,我们仍然要持之以恒地把‘十件实事’办实办好,让林芝市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林芝地委书记赵世军如是说。(王雅慧 麦正伟 索朗群培)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