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精准扶贫,让察隅更美丽

2016年10月13日 11:0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图为察隅县古拉乡目本村整村搬迁到下察隅镇后,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家。记者 麦正伟 索朗琼珠 索朗群培 摄

图为布巴村党支部副书记仁青加措开着车正准备去为工地运送砂石。记者 麦正伟 索朗琼珠 索朗群培 摄

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一股股扶贫的暖流涌入了林芝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寨,使一个个贫困家庭从贫困的境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前些日子,记者来到位于林芝市东部的边境县察隅采访,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给察隅带来的喜人变化:走进县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风光和一幢幢现代化的楼房,商店、酒店、宾馆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彰显着边境重镇的现代风貌……

在上察隅、下察隅镇,记者耳闻目睹到的是:精准扶贫工作不仅仅改变了每一个村的村容村貌,更是改变了群众“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凝心聚力、脱贫攻坚已成为各族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察隅县委副书记、县长杜元文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察隅县委、县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区党委、政府和林芝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结合各项强农惠农富民扶贫政策,立足实际,举全县之力脱贫攻坚,实现了从过去“大水漫灌型”扶贫机制向“精准滴灌型”扶贫机制的转变。

挪穷窝 开启脱贫致富路

“以前,我们察隅县古拉乡目本村坐落在怒江上一个海拔2400多米的山上,过江要溜索,到察隅县城也要骑马走2天的路,全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靠天吃饭,收入微薄,还有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目本村党支部书记普多对记者说:“2012年国家投资为目本村修了骡马驿道,虽然路好走些,但交通仍然不便,外面的人走不进去,里面的人还是走不出来,村里很多人连汽车、电视、手机见都没见过,除了原始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发展就像是一种神话……”

为使目本村村民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察隅县整合国家、援藏、市县财政扶贫资金,今年5月把目本村30户人家、189人全部搬迁到了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山清水秀的上察隅镇察隅河畔,既住上了宽敞漂亮、家具齐全的新房,又享受到了国家的边民补贴。目本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桑珍告诉记者:“搬迁后,现在全村家家都买上了摩托车,有的人家还买了拖拉机,村民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村民扎西夫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抓住整村扶贫搬迁的机遇,在新村门口开起了全村的第一家小卖部。桑珍带着记者来到了扎西的小卖部,扎西一边整理货物一边对记者欣喜地说:“目本村搬迁到这里后,我家小卖部开业不到一个月,每天都有200到300元钱的收入。我相信以后咱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易地搬迁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不仅要让群众搬得出,住得稳,更重要的还是要让贫困群众能致富。察隅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不光要让他们有住的,更要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腰包一天天地鼓起来才是脱贫的关键。”

布巴村,是地处怒江深处的察隅县察瓦龙乡布巴、果达、贡卡三村合一搬迁到下察隅镇的一个村,过去63户人家351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一年人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2014年,察隅县投资7169万元在气候宜人、生存条件较好的下察隅进行规划,建起了分别为146平方米和114平方米的63套住房,把布巴村的63户人家、351人从察瓦龙一起搬迁了出来。搬迁后,有驾驶执照的村党支部副书记仁青加措第一时间就贷款5万元买了一辆二手东风货车跑起了运输,挣起了大钱,同村的年轻人也纷纷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现在的布巴村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察隅县委副书记、县长杜元文表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察隅县计划在2016-2017年将通过整村搬迁和插花搬迁,完成344户1693人(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1054人、同步搬迁147户639人)的搬迁工作任务,让地质灾害多、交通闭塞、生产资料严重匮乏的村庄的群众挪出穷窝,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引富路 想方设法转观念

察隅县上察隅镇迟巴村,是僜人和藏族群众聚居的一个村,有96户346人。过去在传统观念的禁锢及“等、靠、要”思想的影响下,成了全镇的重点贫困村,脱贫难度大。

为使迟巴村尽早摆脱贫困,跟上脱贫致富的步伐,察隅县把迟巴村作为精准扶贫工作试点村,积极探索“一户一方案”“五到户、六到人、两见面”精准扶贫推进机制,对“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群众,大力实施贫困户家具家电购置扶贫项目,并通过实行“以物换工”的新举措,不仅有效调动了贫困户群众自力更生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坚定了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为巩固“治贫、脱贫、防贫”的扶贫工作效果,察隅县还总结出了“转、戒、树、立、帮”“五字诀”工作法,即:转变农牧民“等、靠、要”思想观念,戒除农牧民酗酒、赌博等生活陋习,树立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立足现有条件,找准脱贫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帮扶方式,让迟巴村村民在转变观念上、致富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与此同时,察隅县还坚持扶“志”与扶“智”并重,既解决当下问题,又考虑长远发展,积极对迟巴村村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并注重医疗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就业本领和全村的发展实力。

倚资源 开启脱贫新动能

察隅县有着独特的气候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下察隅镇夏尼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就是倚着这良好的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的运行模式,带动了夏尼村村民增收致富,开启了精准脱贫的新动能。

“察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建成了夏尼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种植了新西兰黄金果、红阳、继红等3个目前在国内外最优良的猕猴桃品种。去年,第一批种苗已开始投产,亩产高达1000多公斤。经检测,综合品质均优于国内同类品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夏尼村猕猴桃基地负责人高永徐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夏尼村的猕猴桃已经有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的人预定,现在不怕卖不出去,就怕供不应求。”

据了解,目前,夏尼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86亩,其中基地经营150亩,农户单独经营36亩。高永徐介绍说,在基地平日需要人手的时候,都用每人每天100至200元的工资聘请村民前来务工。这样,既让村民从实际操作中接受了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又让村民在务工中增加了现金收入。“随着猕猴桃基地今年开始见效赢利,未来我们的腰包会更鼓,日子一定会更好。”夏尼村村民阿强对此充满着无限希望。

察隅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这样表示,“十三五”期间,察隅县将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思路,坚持以“户为基础、村为基地、乡镇为规模、合作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拓市场”的产业经营模式,立足林芝,面向区内外,积极拓展市场,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扶贫暖流在察隅县每个乡村角落涌动,精准脱贫已在察隅大地变成现实。我们相信,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察隅县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日子一定会更甜,察隅也一定会更美丽!(记者 索朗琼珠 麦正伟 索朗群培)

责任编辑:彭婧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