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非遗”传承需保护好传承人

2018年03月09日 11:0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潘璐
分享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民族之根,是连接民族感情的纽带,它的保护与发展有着难以估测的意义和价值,而其延续的主要载体则是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非遗”技艺逐渐失去了生存市场,不少“非遗”传承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另谋出路。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民间技艺连同其中凝结的民族智慧一起濒临失传。无疑,“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传承状况。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非遗”项目都能转化为经济价值。如何让这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继续选择坚守?在此,就继续做好“非遗”传承人保护工作,笔者谈几点建议。

首先,必须积极提升全社会对“非遗”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确立起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首要位置。尤其要切实给予那些“非遗”濒危项目、稀有项目、弱势项目的传承人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保障,使更多后继者愿意拜师从艺、愿意子承父业,才能摆脱“非遗”后继无人的尴尬。

其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分项目或分类别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培训队伍,有针对性地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项目的技术与内涵培训相关项目的传承人,在培养过程中应重点和优先考虑一些濒危项目的传承人培训。

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怎样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怎样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挖掘传承人,除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外,还需鼓励和支持已被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各种各样的传习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赛事、展览、培训、交流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参与热情,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增进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了解,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后,虽然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都有国家强大的政策支撑,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仍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而且年龄跨度大等人才断层现象,一些年老的代表性传承人虽满怀绝技,有心传授,却苦觅不到合适的弟子。因此,各级政府还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新人去学习、去参与、去保护、去传承,从而避免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断层现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源源流长。

责任编辑:索朗扎西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