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林芝市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强音:“太阳宝座”绽放和谐之花

2018年09月17日 09:5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麦正伟
分享到: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的宝座”。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在这块多民族聚居的广袤大地上,一个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不断上演;各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连,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持续浓情地绽放出一朵朵绚烂多姿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之花。

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巴宜区,在工布江达,在米林、朗县、在波密、察隅,在秘境圣地——墨脱,大大小小的公园、文化广场便成了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好地方,聊的聊,唱的唱,跳的跳,犹如一曲曲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旋律回荡夜空,处处弥漫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团结浓烈气氛。

结对认亲聚力量

“罗萨扎西德勒!”“扎西德勒!”今年藏历新年,马升昌又来到了他的“亲戚”格桑罗布家,互献哈达、互致祝福。

一进家门,格桑罗布夫妇就与马升昌你一言我一语,愉快地拉起了家常。马升昌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芝市委书记,格桑罗布夫妇是米林县热嘎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林芝市开展“共绘同心圆·共筑中国梦”活动中,刚上任市委书记的马升昌就认下了格桑罗布这个藏族“穷亲戚”。此后,马升昌经常挤出时间到格桑罗布家嘘寒问暖,给他家脱贫致富出点子、想办法,加油鼓劲。现在,格桑罗布家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盛开春满园。今年7月7日,对于朗县洞嘎镇扎西塘村村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远在200多公里外的林芝市委宣传部的52名干部,来到村里和51户村民结对认亲,帮助他们脱贫摘帽。

把“亲戚”接进屋子里,把亲情融进骨子中。尽管宣传部的干部提前给扎西塘村的村干部打过招呼“不搞迎接、不要村民接待、不给村民添麻烦”,但“亲戚们”还是把他们当成最尊贵的客人,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亲戚”领回了家。一进家门,就忙着给远道而来的“亲戚”打酥油茶、敬青稞酒,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对此,林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海波动情地说:“希望我们和亲戚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像茶与盐巴一样相亲相爱,让民族团结厚植于我们心中,开花、结果,打赢脱贫攻坚战!”

……

据了解,自“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开展以来,林芝市有6000多名党员干部与23200多名群众结对成了“亲戚”。他们尽心尽力帮助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用真心解决各族群众心中的忧愁,用真情凝聚起了建设繁荣林芝、和谐林芝、健康林芝、绿色林芝、魅力林芝的无穷力量。

尼洋欢歌赞和谐

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模范,就如一个个海上航行的灯塔,一面面引领前进的旗帜,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主动践行民族团结。

群峰并肩颂团结,尼洋欢歌赞和谐。现在,林芝市7个县有2370多户民族家庭。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不断深入开展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故事会、主题讨论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分享发生在林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互帮互助、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人和事,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榜样的力量滋养每一个人,使民族团结真正走进人们的心坎儿里。

“他们在台上讲的演的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2015年作为民族团结先进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格桑旺久经常告诉身边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格桑旺久是巴宜区巴结村的致富带头人。他对记者说:“民族团结在我们村里是那么显而易见,又不那么容易觉察。你瞧,在工地上藏族群众要和汉族群众打交道,旅游生意也是面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客人,村里的田地许多都承包给汉族群众,现在的技术和经验也主要是跟汉族同志学习。”在格桑旺久看来,藏族和汉族群众之间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什么藏汉区分。“在村里宏鑫商砼有限公司的员工中,藏族有28名,汉族有25名。一个汉族带一个藏族徒弟学驾驶技术、出纳会计,越来越多的致富能手在村里成长起来。”格桑旺久告诉记者,村里65岁的西罗跟着汉族同志王会计学了两年,现在负责搅拌站里所有的资金往来,每月有5000元的固定薪水,这是西罗想都没有想到的。

“民族团结就是一个相互尊重的过程,巴结村的一切发展和变化,民族团结是基础。”格桑旺久感慨:“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国家最强盛!”

真情绘出同心圆

今年4月10日,驻察隅县上察隅镇某边防连队按惯例要去执行巡逻任务。在村里帮别人修建房屋的37岁党员阿托得知后立马跟老板请假,叫上在工地干活的3个民兵,直奔边防连队。

这里山高林密,巡逻一次往返就要花上七八天时间,边防部队官兵所有的补给都得随身携带。但只要看到这种情况,附近的民兵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活儿,主动参与到巡逻队伍中,为战士们提供最坚强的保障。自从有了边防连队,阿托村民兵几十年如一日,一直这样坚持着,从未间断。

“越到边境一线,群众感党恩、爱国家的表现就越强烈、越感人。”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政委黄兴国说:“在边境一线,只要看到我们的军车经过,在路边玩耍的孩子都会习惯性地站起来,向我们的军车敬礼。”

察隅县竹瓦根镇日东村的老阿妈旺秋卓玛,在每年部队换防时候都要把鸡蛋煮好、把酥油茶打好、把好吃的东西全部做好,邀请换防官兵到家里做客。官兵们说:“当老阿妈握住我们手的时候,就像自己母亲握住孩子的手一样,感觉特别暖心。我们都尊称她‘拥军阿妈’。”

在沙玛村,只要出现陌生人员或者可疑人员,村民无论男女老幼都会上前盘问,发现疑点都会在第一时间报告给村干部和边防官兵,有效防止了敌对破坏分子的渗透,军民携手筑起了守卫国门的铜墙铁壁。

视驻地为故乡,把百姓当亲人。驻墨脱边防部队官兵和武警部队几十年如一日,靠着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在墨脱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结束了墨脱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网络、不通公路的历史。他们把门巴、珞巴族群众请下山,教育引导他们告别刀耕火种,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现代文明生活。依托“文化夜校”向群众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地方培养了2000余名各类技术人员,并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推广农作物项目12个,兴建蔬菜大棚28座,使1000多名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结束墨脱门巴、珞巴族群众“一年只有半年粮”的历史……

责任编辑:索朗扎西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