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工布江达县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产业有活力 增收添动力

2018年11月14日 09:5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麦正伟
分享到:    

“工布江达县地广人稀,旅游、农牧资源丰富,有大小景点56处,其中巴松错景区是目前全区唯一一个自然景观类国家5A级景区,同时还是全国藏猪原种保护区,拥有藏猪原产地理标识。”近日,工布江达县委书记甘丹平措在接受记者采访精准脱贫工作时说。

近年来,工布江达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按照“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特色农牧为基础,水电矿产蓄力后发”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以产业项目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建设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扶贫促产业、以产业带脱贫”的产业扶贫之路,使全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定准项目:

奠定产业扶贫之基

2016年以来,工布江达县针对产业发展“点多面窄、效益低下、体系不全”的问题,先后出台《加快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抢抓精准扶贫“政策优、资金足、力度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产业项目,全县总体呈现“项目多、规划准、进度快”的特点。

对此,甘丹平措这样解释道,工布江达县项目多,规划产业项目74个,总投资7.94亿元,覆盖80个村(居)和所有贫困户,涉及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生产加工等领域,促进了全县29588名农牧民增收。规划准,在产业项目规划中,根据“东部藏猪产业、中部城郊产业、西部牦牛产业”农牧产业布局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东部三乡重点围绕“金猪生财强内生”,打造“原种保护—集中扩繁—规模养殖—质量控制—标准屠宰—精深加工—市场培育”藏猪产业链,中部三乡重点围绕城郊经济,因地制宜或种或养,发展商贸流通业,西部三乡重点围绕牦牛产业,形成了“饲草种植—规模养殖—产品加工”的“种养加” 牦牛产业链。进度快,在74个产业项目中,目前已完工46个,并已产生效益,带动4011名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000余元。

培育龙头:

凝聚产业扶贫合力

“产业扶贫离不开企业带动,我们把发展产业、扶持企业、培训群众、带动群众有机结合,念好‘引、培、扶’三字经,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工布江达县委副书记、县长石运本告诉记者。

据介绍,工布江达县在产业扶贫中“三字经”的 “引”,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县域外的优质企业,使产业直接链接全区乃至全国市场,提高种、养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工布江达县先后引进了河南雏鹰集团、西藏沃野藏猪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入驻。

“培”,是就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本县企业投资产业扶贫项目,培育了多吉扎森农畜土特产品销售公司、蕃腾农牧生态实业有限公司。如西藏工布江达蕃腾农牧生态实业有限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建设了5300余亩特色优质饲草种植基地、1座占地60余亩的现代化工厂,总资产达8000余万元,已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饲料加工生产优势龙头企业。

“扶”,就是全面落实各项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工布江达县成立了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以固定资产担保、风险基金担保为基础,投资入股企业,整合风险抵押担保金3313万元,与中国建设银行林芝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工布江达县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林芝分行合作。目前,已累计完成贷款2.27亿元,正在洽谈并达成贷款意向0.23亿元,为328户贫困群众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1489万元。

促农增收:

把握产业扶贫之本

产业扶贫,群众增收是目的,群众参与是关键。工布江达县着力强化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据介绍,工布江达县积极吸纳群众进产业,在产业建设中,最大限度吸纳群众参与,在扶持企业时,将带动群众增收作为政府帮扶的“硬杠杠”。目前,通过沃野藏猪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226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年均增收1000余元;培训群众增长技能,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29万元,举办培训27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796人;抱团发展增效益,在政府主导下,成立朱拉乡松茸加工合作社,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合作社成员由成立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87户,年销售松茸40余吨,年收入600万元,直接带动了周边76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辐射带动了3个乡镇3700余名群众增收。

除此之外,工布江达县在生态旅游业方面,还建设了5个旅游示范村,扶持了64家家庭旅馆,建设了1个田园综合体,成立了4个农牧民旅游合作组织。在特色农牧业方面,引进了中国生猪第一股河南雏鹰集团和西藏沃野藏猪开发公司,培育了工布江达县蕃腾农牧生态实业有限公司、多吉扎森农畜土特产品销售公司,成立了工布江达高原农畜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了2个藏猪原种保护基地、2个藏猪扩繁基地、2个牦牛育肥基地,培育藏猪养殖合作社15家、牦牛养殖合作社8家,实现了“扶贫扶出产业来,产业带出小康来”,确保了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索朗扎西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