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社会和谐离不开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推动着社会发展。在察隅县竹瓦根镇吉公社区,以张安怀为代表的社区党支部成员们几年如一日的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通过开展一系列帮扶工作及特色活动,为社区内各民族居民架设沟通桥梁,使社区居委会成为辖区内各民族居民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的的桥梁纽带。
近日,察隅县吉公居委会组织社区40多名党员群众前往英雄坡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通过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让社区各族群众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在纪念馆的各个展厅,大家观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音像图片和实物,全面了解抗战先烈们英勇壮烈的奋斗历程。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份份珍贵的文件、一件件斑驳的实物,记载着50多年前战士们奔赴前线,舍身卫国的血与火的感人画卷。
吉公居委会副主任张安怀说道:“今天我们社区组织居民群众参观了英雄坡纪念园,跟大家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经常组织一些类似的活动,比如说:进社区宣讲四讲四爱、也经常组织社区群众打扫卫生、组织党员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即增强了社区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也为察隅的发展与进步尽了一份力量。”
曾参与过抗战的民兵连长、吉公社区党员旦增多吉在一张张老照片前驻足凝视,看到曾经艰苦卓绝的生活环境,他感触颇深。说道:“以前我当过民兵连长,跟部队一块配合去巡逻那些,我们经常一起巡山,去了十几次了,可能有十一次吧,现在把英雄遗体接到这,英雄坡这个(纪念馆)来了五六次了,那个感觉和以前就不一样,现在看到以前的那些地方,塔玛和新村那些地方以前跟照片里就是一模一样的,我看了后心里难受的很,旧社会以前就是这样的,现在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就是最好的。”
退休教师吉公社区党员扎西仁增,是地地道道的察隅人,即便退休多年,他仍然发挥余热,为社区民族团结和群众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奉献。在吉公社区党支部的支持和鼓励下,扎西仁增用近一年时间研习查阅,翻译送审了《阳光照察隅》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14军南线部队进驻察隅推进西藏平叛、民主改革的详细历程。扎西仁增计划将此书无偿捐献给英雄坡烈士纪念馆,他希望这本书能在基层党组织、学校、乃至全县流传,让14军的辉煌奋斗史以及革命先烈们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放眼各处,随时都能看到民族团结的感人场景,都能听到民族团结的温馨故事。吉公社区的各族群众讲团结、促增收、谋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激发出携手并进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公社区居民阿它说道:“每周六早上九点,我们社区的人都会准时来这边集合,大家一起打扫公共卫生、养护公路、居委会成员有时候会带一些医疗器材来家里为老人看病,并且帮老人剪头发,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在我们社区,不管是退休干部还是老百姓都很团结、很亲密。”
藏汉联姻推动民族交流融合发展,张安怀与妻子卓玛结婚后,成为了吉公社区远近闻名的好女婿,邻里之间常来常往,互帮互助,他用一件件小事,生动诠释了“藏汉一家亲”的深刻涵义。
张安怀在自家门口开了一间二十平米左右的小商店,妻子在养护段工作,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家庭,却蕴藏着推动民族团结发展的大能量。平日里,张安怀与其他居委会成员们忙中抽闲,舍小家顾大家,认真做好对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的关爱工作,定期开展社区义诊、健康讲座和健康检查活动。创新形式宣讲“四讲四爱”、十九大精神等一系列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显著增进了各民族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给广大社区居民带来实惠,得到了各族居民的满意认可。
一直以来,吉公社区就是众多民族的聚居地。社区内居住着藏族、回族、珞巴族、僜人等居民,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多民族共同发展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为此,社区党支部以“践行四讲四爱 维护民族团结”为抓手,不断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工作。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像张安怀一样带头推动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
5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一朵朵火红的花儿在绿叶中绽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现如今,这朵“团结之花”在吉公社区开的艳丽红火。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