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国道318线首面“红墙”提振时代精神

2019年07月09日 17:3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张猛 王珊
分享到:    

革命前辈走过的“路”传递热情火焰

“这壁画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不过是黑白照,这里怎么变成了彩色的了?”一位进藏老同志站在玉普公安一级检查站一面“红墙”前,向一旁的老伴喃喃道。

“哎哟,看你这记性,这不是十八军进藏时的老照片嘛。”

两位老同志在“红墙”旁静静端详着墙壁上的照片,引来更多过往群众驻足观望,老同志便神采飞扬地讲述起那段峥嵘而又艰苦的岁月……

大家在“红墙”面前你一言、我一语,老同志自然是满怀热情地讲述故事;青年人饶有兴致地听着,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小朋友则充满好奇地问这问那,高高举起小手向壁画上的红军战士敬礼问好。

短短几天时间,玉普这面“红墙”已在微信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也被无数过往游客拍照定格在手机相册里。

“当时打造这面‘红墙’,只是想在为过往群众提供诸如热水、药品等便民服务之时,顺便让大家了解脚下的路来之不易。希望大家少丢点儿垃圾,给乡里的干部、村里的党员减少点儿保洁压力,没想到起到这么大的社会效应,‘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是真正烙印在每个人心中了。”玉普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学位说。

“红墙”前,各族党员群众自觉添水、泡茶,驻地公安干警为病人免费发放药物,日均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500余人次。

新时代“复兴之路”引领基层新姿态

2000多公里的国道318线,曾经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壮举,成为各族群众的“幸福路”,如今被称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吸引了无数游客。

“你们走出西藏去看看,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西藏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什么都想不劳而获,什么都想得到政策支持,可能么?自己有手有脚,村里也积攒了一些村集体资金,为什么就不能团结起来勤劳致富、发家立业?”玉普乡党委书记拉巴桑珠在给米堆村党员上党课时动容动情地说道。

米堆村“两委”班子成员立志发愤图强,带领全村群众以“企业+农户”模式、持股50%、募集资金176.5万元参与米堆冰川景区旅游观光车组建运营,实现日均最低收入1万余元、旅游旺季最高收入10万余元的营业额,并带动本村6名具有驾驶技能的农牧民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推动米堆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在林芝市前列。

吃上“旅游饭”固然是好事,但也带来一些乱象。针对旅游旺季国道318线玉普路段近70公里路段、河段游客乱丢乱弃白色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村“两委”积极引导农牧民党员主动亮身份,采取包片划段形式,定期对国道进行卫生保洁、河道清理,初步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不忘初心迈步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把宝贵的红色基因历代相传,将其转化为玉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使命。”拉巴桑珠在“红墙”前向年轻干部说道。

玉普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牢牢把握人才这个核心要素,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等力量,采取举办夜校、搭建平台识别充实村级干部后备库等形式,坚定不移实施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和“传帮带”工程,为社会综合治理、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

同时,持之以恒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河湖管理、国道美容、植树造林等民生生态事业,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吃好、吃饱“旅游饭”,绝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谋求GDP一时增长,绝不因上项目、谋政绩而肆意破坏3226米海拔高原上的植被。

一幅幅壁画勾起关于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个便民服务点折射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传统美德;一名名党员的无私奉献,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

“红墙”,提振时代精神,更鼓励着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向着中国梦不断进发。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