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朗县走出助农增收“新路子”

2019年08月06日 11:1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本网巴宜8月5日电(记者 王珊 张猛)2016年以来,朗县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核心目标,紧盯农牧民持续增收关键环节,深入挖掘农牧业增收新潜能、用心培育农牧区发展新动能、大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新渠道,走出了一条助农长效增收的“新路子”,全县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年提升。

朗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助农长效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持续推动党建与助农长效增收有机结合,群众内生动力逐年增强。建造一批坚强堡垒,秉承“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工作理念,围绕“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的工作目标,在选好、建好、用好基层党组织班子的基础上,大力发挥村级党组织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作用,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前沿阵地,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全面增强。截至目前,朗县52个村居,有村集体经济的达43个,助农增收达426.18万元,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培养一批专技人才,科学制订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计划, 2016年以来,朗县累计开展各类创业就业培训39期,培训2688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34万人次,创收8500万元,农牧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动力全面增强。

朗县不断健全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业务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让工作“实”起来。全县32名县级领导按照联系乡镇、村居、学校以及寺庙的工作机制,深入基层一线带着群众干,形成了领导带头示范、干群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县级领导结对帮扶70户208人,帮助解决增收致富难题200余件。制度保障到位,朗县充分结合实际和区域特色,在广泛调研、深入走访以及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实施《朗县农牧民增收工作长效机制(2016—2018)》和《朗县关于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2019-2020)》,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以及组织保障,以健全的时间表、目标书和路线图,让群众增收致富有思路、有方向、有渠道。政策落实到位,坚持把落实好中央特殊优惠政策作为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的支撑点,在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工作投入的基础上,严格兑现中央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边民补助和生态效益补偿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2016年以来,累计落实“三农”资金3.8亿元,兑现各类强农惠农补贴1.19亿元,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促进农牧民群众不断增收,朗县坚持把发展产业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在优产业、调结构上下功夫,将原有“六大产业”调整为“四大产业”,将“一果一椒一桃”调整为“一果一椒”,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定位更加准确,农牧民群众实现了在壮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过程中持续增收。在规模化上求突破,2016年以来,共实施产业项目73个,投资2.2亿元。2019年,该县苹果种植规模达4979.4亩,预计产值321.96万元;种植辣椒5495.4亩,预计产值达3297.24万元,可带动周边1163户3853名群众增收致富。在组织化上求突破,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工作机制,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整合扶持专合组织的同时,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引导农牧民群众从传统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2016年以来,朗县成立农牧类专合组织共30家,入社农户数337户901人,固定资产达1878.33万元,助农增收达820.38万元。在品牌化上求突破,朗县把品牌塑造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影响力的关键环节,围绕辣椒、苹果、核桃以及酥油等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农产品,大力打造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地方特色品牌。截至目前,朗县花椒、藏冬桃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辣椒、核桃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为拓展市场、延伸链条,助农长效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朗县坚持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挖掘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积极搭建致富平台,农牧民群众长效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拓宽。搭好就业平台,依托拉林铁路、219国道等县域重大项目建设,朗县积极帮助务工农牧民群众和企业用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开发工作岗位,农牧民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2016年以来,协调各类施工企业帮助农牧民群众实现劳务输出4020人,助农增收2550万元。搭好创业平台,通过打造双创空间,广泛开展创业指导、行业分析、技能培训,引导群众立足资源优势、区位特色,积极参与电商、餐饮服务以及民宿旅馆等公共服务,不断延伸群众自主创业增收渠道,朗县170户农牧民群众通过开办家庭旅馆、茶馆实现创业增收。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