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环境美如画 群众乐开花

2020年07月30日 09: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李梅英 史金茹
分享到:    

“这几年到我们村旅游的人很多,他们非常喜欢吃我们家的苹果,每年光是这棵树上产的苹果就能让我家增收1000多元呢!” 林芝市朗县洞嘎镇卓村拉姆高兴地说。

近年来,朗县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亮点一:垃圾兑换  变废为宝

2019年4月,朗县提出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仲达镇率先成立“垃圾兑换超市”,其余5个乡镇,随即建立 “村民收集分类、定点兑换商品”的垃圾回收处理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循环再利用,群众得实惠”的浓厚氛围。

“通过有偿回收的处理模式,不仅逐步改变了村民原来随手丢弃垃圾的不良习惯,有效减少了农残、重金属和白色污染,树立良好的乡村文明新风,而且还能增加村民的额外收入,真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仲达镇仲达村村民阿来说。

亮点二:生态岗位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双赢

生态岗位是生态扶贫中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发动群众力量实现生态保护的一项实践创新。

目前,朗县环保部门生态岗位人员有426名。在岗位的设置上,朗县因地制宜结合生态环保工作实际,向农村一线保洁员倾斜,向贫困家庭且有一定劳动力、责任感的人员倾斜,并对环保生态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逐步建立了生态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增强了基层环保力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双赢。

亮点三:创新生态监管模式,保护好绿水青山

“我们改变过去的监管理念,从服务入手,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对于那些在执法中发现的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破坏行为,主要采取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通过思想教育、环保理念灌输,让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对自己造成的破坏进行生态恢复。”林芝市生态环境局朗县分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朗县创新生态监管模式,共教育群众达200余人次,植树造林300余株。对于在执法中发现的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破坏行为,进行生态修复资金的收缴。资金由破坏人直接上交县财政局,灵活应对破坏方的生态修复工作完成与否。

现在,朗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自全国环境保护考核工作开展以来,朗县取得了优秀2次,已完成全县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和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目前,全县林草覆盖率约为90%、农村饮用水卫生环境合格率为10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为100%等,构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