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林芝

察隅县扎拉村阿保和郑保父子:两代人的普法实践

2022年02月21日 11:1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胡文 王珊 通讯员 刘泊言
分享到: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声声铿锵有力宣传《宪法》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走近一看,郑保正挽着裤腿坐在青稞垛上,手里拿着一本《法律知识100问》,认真地向劳作休息的群众宣传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郑保而言,这样的宣讲已经数不清开展多少次了。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城西南方向的桑曲河畔高山峡谷之间,有着一座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小村庄——扎拉村。这里居住着一户“普法模范家庭”,那就是村委会主任郑保和他的父亲——老书记阿保。

今年75岁的阿保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察隅人。“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了察隅县扎拉村,年仅4岁的我和解放军叔叔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解放军的到来给家乡带来了光明。”这是阿保常挂在嘴边的话。

经历过新旧西藏两重天生活的阿保比任何人都懂得,没有共产党,西藏人民就没有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比任何人都希望早日向党组织靠拢。1987年,阿保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由于地区的特殊性,过去,群众对接受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村内存在不少文盲。而阿保老书记不仅自学藏文,还主动推进扫盲教育。为了让村民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阿保还主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这一坚持,就是30几年如一日。阿保那义务普法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群众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阿保积极利用农闲时候给群众宣讲《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利用入户的机会宣讲《义务教育法》《婚姻法》等法律,普法轨迹遍及扎拉村家家户户、田间地头。

2021年《民法典》正式施行,阿保老书记第一时间找来书籍,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地将《民法典》读了一遍,还主动在村民大会的时候,向群众宣讲《民法典》的内容。阿保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位基层普法人无私奉献、余晖尽洒普法路的执着和真情。

说起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的好处,村民同样感受深刻。因为阿保书记对于文化学习的重视,总是花大力气宣讲《义务教育法》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些努力切切实实影响到全村群众。扎拉村成为第一个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减零”的村庄,每年向社会输送5-10名大学毕业生,群众也渐渐明白了大学生才是未来家庭和社会真正的“顶梁柱”。

不仅是教育群众,阿保老书记在儿子郑保年轻的时候就向他讲解宪法和法律知识。现在郑保不仅是一个“宪法小百科”,更继承父亲的传统,成为了一名法律义务宣讲员,肩负起继续向村民普法的重任。

刚刚走上普法路的时候,郑保不如父亲那么经验丰富。为了给群众普好法,郑保一有时间就自学法律知识,时不时还向父亲取取经。经过4年的锻炼,郑保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宣讲员。文化室、树林间、小溪旁、村民家……在扎拉村,随处都能看到郑保忙忙碌碌,为村民义务普法的身影。

点滴付出总有回报,在父子俩的接力奋斗下,扎拉村从一个不知法、不懂法的小村庄变成一个远近闻名,人人尊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先进村。

郑保这样说:“我的父亲坚持普法30多年,一直致力于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普法宣传,致力于让群众脱离法盲,让群众明明白白、踏踏实实地跟党走。我也一直以父亲为榜样,持续推进普法以及思想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学会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我和父亲也成了扎拉村宣传《宪法》的两代人。”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