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那曲

那曲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03月30日 10:27    来源:那曲县网信办    
分享到:    

那曲县位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腹地,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穿越而过,是西藏的北大门,是很多游客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区位条件成为那曲的交通优势。被称为“世界之屋脊”。

那曲县是西藏草地畜牲业的窗口,牲畜主要以牦牛、绵牛、山羊和马为主,被誉为“牦牛之乡”。它东与嘉黎,南与拉萨接壤,西与班戈,北与安多县相连,全县共有3镇9乡,141个行政村和居委会。

那曲县旅游基本现状

那曲县旅游业由于底子薄、起步晚,其发展水平与其他县相比相对滞后。截止目前,已投资开发的景区(点)共有两个。初步形成了以卓玛圣谷主为主的旅游线路。

那曲县旅游发展思路

为 早日实现中央提出“将西藏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那曲县旅游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确立 “纯净藏北、天地之旅”的形象主题定位。综合各种因素,采取走“精品、高端、优质”路线,积极发展大众旅游,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稳步发展特种旅游,适度发 展宗教旅游。在产品开发布局上,实施以那曲镇为中心,青藏铁路、公路为主,以著名的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和目前正在推出的牧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区。

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政策优势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胡锦涛总书记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产业加快培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加快那曲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鼓舞了干劲,为发展那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交 通、区位优势 我们将坚持以那曲镇为中心,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为主线,全力发展生态之旅、民俗之旅和采挖虫草体验游。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集特色和品牌于一体的拳 头旅游商品。做好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文章,提供展示藏北民俗文化的窗口。加快实施牧家乐旅游项目,鼓励牧民参与,增加群众收入。

那曲独有的民风民俗

饮食 受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那曲的饮食是典型的藏族风格。藏族的饮食以畜产品为主,牛、羊、猪肉为荤食,酥油、奶酪、蔬菜等则为素食,平时主饮茶、鲜奶、酸奶等;还有各式面食、主食习惯已趋同于内地。但传统的酥油茶、奶制品以及以牛羊肉为主的肉食消费习惯依然如故

婚 俗 由于地广人稀,婚姻方式较为简单,成婚多以自由恋爱为主,有女嫁男方,也有男嫁女家的。在形式上还是尊重父母意见,请亲友做媒,婚礼规模取决于双方的家 境,迎亲那天,双方家庭都要举行煨桑仪式,以祭故土神灵。迎娶人家在帐绳上挂上哈达,帐门两侧各放装满干牛粪的袋子和盛满鲜奶的奶桶。在新人下马处铺一块 洁白的毡子,上面用青稞画一个吉祥的符号。迎至帐前,先由盛装的年轻妇女向来人敬献“切玛”和青稞酒,迎入帐内入座。再向两位新人献上吉祥饭“卓玛折司” (油拌人生果饭),尔后由亲人和来宾向新人及父母、贵宾敬献哈达,并献上相应的礼物。男女双方亲友各派出一位能说会道的人,争相夸耀各自的主人公,将喜庆 气氛推向高潮,然后大家尽情地唱歌跳舞。一般婚礼只进行一天,也有长达三天的。

传 统歌舞文化 那曲以山歌为主。山歌亦称“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曲山歌。特点一般是节奏相当自由,音调高亢悠长,旋律音程往往跳动很大,拖腔很长,演唱者可根据自己 的情感加添装饰音,一般伴奏上就用一只笛子和演唱者前呼后应,自行衔接,融为一体。.“果谐”藏语意为圆圈舞。

历 史人文景观 那曲是游牧文化的发源地,从传统的意义上讲,藏北牧民都住马牛帐篷,一年四季逐水而牧,哪里水草丰美,那里就是安营扎寨的好地方,因此通过游牧体验藏族特 色鲜明的民族风情。如今藏北牧民已有了固定居住点,过去的帐篷如今只是夏季几个游牧时的临时住处。在藏北广袤草原上,生活着伴随悠扬牧歌,与自然和谐共存 的游牧群体。在几千年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非常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从服饰、饮食、节庆,到婚丧嫁娶不仅与其他民族不同,与区内其他藏区也有很大差 异。

目前开发的旅游景点

神 山 古露镇桑丹康桑雪山,海拔6590米,传说此山是仙境二十一居士之一的天神“夜叉岗瓦桑布“的化身。(西藏25座最高的山峰之一);达萨乡昂青山,传说莲 花寺大师从印度回到西藏弘扬佛法,一路上降妖除魔,到达昂青山后,昂青山山神主动现身并承诺,从今往后信仰佛教并给当地群众造福。

圣湖 永措(传说是纳木错湖的母亲);

寺庙 孝登寺、达仁寺、巴荣寺(拔戎噶举派的祖寺);

卓玛圣谷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航错鸟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黑牛毛帐篷——“巴拿扎西林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说唱等。

还有传统的赛马艺术节(亚吉达久),这天人们着盛装,在草地上搭起各式帐篷,观看赛马及文艺表演。许多地方在举行赛马会的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牧民们白天观看赛马表演、选购生产生活用品,夜里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那曲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那曲县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旅游业仍属起步阶段,其明显特征是“投入少、规模小、基础差、底子薄”。影响了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深度开发和旅游市场的发育。

旅游资源开发投入少,景区(点)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由于地方财力薄弱,对旅游资源开发投入很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开发速度缓慢,得到深度开发的旅游资源更是微乎其微,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社会投资对旅游业的拉动作用还未显现。

旅游交通状况差、“景疏线长”。 那曲县12个乡镇基本上旅游景区(点)尚未通油,现有公路路况差、等级低、通达能力弱。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影响了景观的可进入性。

旅 游推介工作薄弱。一是地方财政资金少,宣传促销难以开展。二是旅游形象不够突出。多限于 “高原风光”、“民俗风情”的推介,与整个西藏高原的旅游形象没有区别,不足以带动自身市场。三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质量不高、宣传渠道单一、宣传方式 方法创新不多;四是推介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包括资源的品位高低、相关典故、高质量的景点图片、音像等系统资料缺乏,影响了宣传效果。

那 曲县旅游局工作起步晚,基础性工作量大,需要深入乡镇内各景点调查统计,收集各类民间传说,调查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这些都需要文字功底较强工作人员,而 我局人员数量和学历结构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旅游人才缺乏。不论是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景区工作人员、导游、讲解人员,人才缺乏。

下一步那曲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设想和主要措施

发展那曲县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发展的观点处理发展中的问题。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引导、龙头带动、群众参与,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

发 挥政府主导这个关键。政府在主导旅游业发展上主要体现在旅游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手段两个方面。在经济仍比较落后的那曲县政府在旅游发展中应发挥作用应体 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为需求手段方面的整体形象宣传与促销;二是应在旅游发展战略、制定规划及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依靠市场无法 或很难办到的公共和公益性建设,诸如交通道路、通信、环保、旅游信息服务等设施建设,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四是制定旅游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 区域政策、组织政策以及旅游市场开发政策、旅游产品政策和旅游技术政策等宏观性政策。

出 台加快那曲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根据《西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精神,制定那曲县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指导全乡 镇的旅游业发展。加快相关领域配套改革,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向进入那曲县从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特别是对新进入旅游 行业的企业、个体户如牧民兴办的“牧家乐”、旅游交通运输企业在从业的一定年限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旅游资源开发这个基础。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支撑着旅游产业,它是一个地方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最基本的条件,而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旅游资源得以利用的物质条件。那曲奇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自然风光,是旅游业依据优势资 源,发展特色产品的前提条件。若没有建成的一定数量的景区景点作支撑,不具备基本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则无从谈起。要通过资源开发,使潜在的 旅游资源成为具备旅游条件的现实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最基本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积极开展旅游项目调研、论证,建立 项目库,实现项目的电子化管理。积极开展项目的送审、跟踪、协调和实施工作,尽快开发建设成一些景区、点,逐步形成支撑旅游发展的基本框架。财政部门应将 项目前期费纳入专项预算管理,及时划拨资金、严格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加快景区、点道路交通建设。可以说,开发旅游资源,提高其可利用性(包括可进入性、易观赏性等),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交通部门应将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纳入重点公路建设计划,在投资上予以倾斜,并根据旅游发展情况调整和加强。同时要统筹相关扶贫资金用于景区简易道路建设。

进行配套建设,保障旅游安全。加强旅游交通、抗高寒缺氧等方面的基础设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设立供氧点,在中心区域建急救站,配备越野急救车。同时要加强电信、移动方面的通信设施建设,提高通信覆盖率。

加 强旅游相关商品开发工作。加强对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的市场调研,制定营销战略。可通过合资、租赁等多种形式,以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扩大旅游商品的花色品种,提高生产工艺和商品质量,以诱导游客消费,实现产销两旺。在旅游商品、纪念品等传统手工艺品生产方面,应充分发挥旅游生 产企业、民间个体组织的作用,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增加农牧民收入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集中加工与分散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通过旅游商品、纪念品生产销 售、餐饮住宿服务,延长产业链,提高旅游业总体效益。

把宣传促销作为重要手段。应切实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展示羌塘草原美丽的风景,提高资源知名度,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形成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让世人了解那曲,走进那曲。

加强旅游制度建设,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规范化发展。建立健全规制,制定以旅游市场管理制度、景区、景点及“牧家乐”旅游项目等级评定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地区旅游业管理办法,为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重 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要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旅游干部队伍建设和以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及景区管理人 员、导游人员、讲解人员等旅游专业队伍建设。选派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国家、自治区旅游管理部门举办的各类短期培训,利用援藏渠道“走出去”挂职学习,提高实 际工作能力。根据工作情况,邀请旅游管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业务指导,加强在岗培训。同时,组织、人事和旅游部门要把引进旅游人才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