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有一家久负盛名的藏家乐“巴青农庄”。2003年,派镇直白村村民洛典在自家开办了一家藏家乐,当年也适逢儿子巴青出世,藏家乐也被理所当然地命名为“巴青农庄”。
转眼已有十三年光景,这十三年来,“巴青农庄”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客,而这些游客在“巴青农庄”也留下了不少美丽的故事。
“一来再来的夏先生”
记者在“巴青农庄”采访时,有一家三口刚刚抵达农庄正在办理入住,一看到来人,洛典立刻上去寒暄,仿若好久没见的老友。洛典告诉我们,这位夏先生是“巴青农庄”的熟客,而“巴青农庄”几乎见证了这位夏先生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2009年,夏先生独自来到派镇,此时,他正经历人生的低谷。在“巴青农庄”里,古朴的工布民俗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让夏先生抛却烦恼,流连忘返。临走时,洛典为他送上祝福:“下次希望你能带着另一半再来!”时隔两年之后,夏先生果然带着自己新婚的妻子再次来到“巴青农庄”,两个人在“巴青农庄”度过了一个浓情蜜意的蜜月,夫妇二人暗下决心:等有了宝宝,还要再来。今年,是夏先生第三次来到“巴青农庄”,此时,他的儿子刚满一岁。“这儿是我的福地,每一次来都会发生美好的事情,我爱西藏!”夏先生开心地表示。
“帽子情缘”
住过“巴青农庄”的游客们都知道,主人洛典是一个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的藏族汉子。洛典有一个视若珍宝的笔记本,他告诉我们,这是他的“待客秘籍”。翻开这些笔记本,记者发现,本子里记录着所有游客的联系方式,还有特殊要求。“你看,这几位游客就是让我在桃花开的时候给他们打电话。”洛典指着其中一页向我们介绍。
在本子里,记者看到一行字“客人的帽子掉在这里请妥善保管”。洛典告诉我们,帽子的主人是一位北京的客人,这帽子是他老婆送给他的定情信物,在这里住了十天之后,这位粗心的客人竟然把帽子忘在了“巴青农庄”。这位客人打电话给洛典说:“等下次我来的时候再取吧。”洛典小心地将客人的帽子保存了起来。时隔3年之后,这位客人再次来到“巴青农庄”,洛典一眼认出了他,将帽子还给了他。这位客人当时就惊讶不已:“这帽子竟然还在!洛典真是个好人!”
“在北京走亲戚!”
正是因为洛典的善良朴实,很多客人在这里住过之后就跟洛典成了好朋友。去年10月,洛典带着妻子到北京去旅游和体检。在北京举目无亲的洛典想起了曾经在自家农庄住过的一位客人李先生,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李先生的电话,没想到李先生听说洛典一家来了北京,立刻开车来到宾馆看望他们。
而洛典一家在北京的行程也由李先生全程安排。北京在实行单双号限行,为了让洛典一家在北京玩得开心,李先生特意跟朋友借了一辆车带着他们四处游览。在北京那些天,洛典一家去了天安门、鸟巢、水立方、雍和宫……“原以为是来北京旅游的,没想到变成了走亲戚,我洛典也是在首都有亲戚的人了!”洛典得意地炫耀道。
洛典说,“巴青农庄”还会继续开下去,我们相信,在“巴青农庄”里发生的故事也会越来越多……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