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地不失地、农牧民变股民,离土不离乡、农牧民变员工。”这曾是那曲市立足优势绘制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如今,随着那曲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若干意见》,这一蓝图在那曲各县(区)、乡(镇)、村(居)逐渐铺开。截至今年5月底,那曲市共有各类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863个,覆盖537个村(居)4.66万余户18.39万余人,经营领域涵盖农、牧、林、副等产业,其规模效应、示范作用日渐显现,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扶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
因地制宜,“抱团”发展
近年来,那曲市委、市政府鼓励各县(区)、乡(镇)、村(居),因地制宜选择“一村建一合”“多村建一合”“多合带一村”等模式,积极组建村级经济合作组织。
“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的领办主体既可从种养大户、农牧民经纪人、致富能人中挑选,也可从村(居)“两委”班子成员、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乡镇技术服务部门人员、基层党员中挑选。”那曲市委书记松吉扎西告诉记者,那曲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充分考虑群众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因地制宜发展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确保当前能增收、长期有效益。
在大力组建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那曲市不断丰富“公司+经济合作组织+农牧户”“公司+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致富能人)+农牧户”等发展模式及其内涵,努力形成多种经营体制共同发展、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发展格局,积极引导从事牧业生产经营的经济合作组织充分依托市、县、乡三级牧业产业化经营平台,在生产设施、生产任务、技术管理、资源利用、市场开拓方面积极对接。
建章立制,激发动力
今年以来,那曲市委、市政府通过完善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参照农业农村部示范章程,由全体设立人共同参与制订经济合作组织章程,明晰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财务、人事、档案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架构。
记者了解到,那曲市在完善相关架构的同时,着力建立健全经济合作组织成员股权制度,在鼓励所有成员必须入股并持有股权的同时,科学设置股权结构,对各部分资产的权利进行合理界定,明晰产权归属,尤其是盈余资金和专项基金等经济合作组织的公共产权,必须量化到成员个人账户。同时,建立健全盈余分配方式,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额比例返还不低于60%,其余部分可按股份分红,以保护一般成员和出资较多成员的积极性。此外,从当年盈余中提取5%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转为成员出资,提取3%用于成员技术培训、举办文化活动和互助互济。
强化扶持,加强支撑
为促进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那曲市财政整合各渠道资金5.86亿元,按照每村50万元的标准安排扶持资金,先期将各村强基惠民驻村办实事经费20万元用作启动资金,建成发挥效益并通过考核的,奖励兑现其余资金,未通过考核的不予兑现并问责相关责任人。同时,那曲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有关农牧业、科技、扶贫等项目立项上,给予大力支持;将选派一批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充当顾问,帮助指导经济合作组织组建和发展工作;积极做好经济合作组织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培训工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此外,那曲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执行国家、自治区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全区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工商服务,简化注册登记手续,对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注册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品牌建设,引导农牧民合作组织以资本运营和优质品牌为纽带创建品牌,支持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优化金融、保险服务,进一步落实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用地保障。
“目前,那曲市村级农牧民合作组织总量依然偏少、层次偏低、辐射带动能力弱,总体上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快发展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那曲市委书记松吉扎西介绍说,今年下半年,那曲市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以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为依托,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奖励、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唱主角”的方式,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让那曲市村级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迎来发展新机遇。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