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那曲

夯筑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模式

2018年10月30日 10:3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谢伟
分享到:    

前些年,在自治区扶贫办的高度重视下,全区开展了参与式扶贫的轮训。这个轮训特别重要,它指明了今后扶贫工作的方法和思路。笔者认为,参与式扶贫实际上就是“换位思考”“自下而上”“上下互动”的扶贫方式,自始至终要求扶贫对象的全程参与,如项目申报前的意见征求、项目实施中的调研调整、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反馈,如果我们每一个扶贫部门都能够因地、因人、因时制宜,真正做好参与式的扶贫工作,那么一定能够推动扶贫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地制宜地实施开发式扶贫、造血式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构建一种脱贫方式、一条致富路子、一项就业技能最为重要,这才是治贫根本之策,也是一切扶贫开发工作终极意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要加大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可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 善于运用金融和资本杠杆,盘活贷款,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坚持牧业支柱牵头,实施游、水、药、矿多路发展战略,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健全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贫困群众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扶持“四金”(使贫困户以土地、草场流转方式取得佣金,以订单出售原材料方式取得酬金,以国家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到户方式取得股金,以吸纳贫困群众务工方式让其取得薪金)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西部绒山羊和绵羊产业基地、中部牦牛产业基地、东部饲草料和蔬菜产业基地,构建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要加大就业扶贫。围绕“有技能、有就业、有钱花”目标,创新培训办法,采取订单、跟班、定向等方式,把培训工作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群众愿望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牧民技能培训体系,增强贫困群众的市场意识、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围绕项目带动、民企吸纳、单位招聘三驾马车,多渠道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用好国家给予西藏特殊的生态补偿政策,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三要加大精神扶贫。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激发内生动力来实现。靠外力大包大揽式的扶贫只能暂时改变短期现状,却不会惠及长远。必须坚持扶贫先扶智,“富口袋先富脑袋”,鼓励、引导、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努力挖掘发展的内生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破除陈规陋习,在精神上立起来、强起来、富起来,激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