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那曲

​比如县全面发起脱贫摘帽总攻势工作:聚焦聚力 攻坚拔寨

2018年10月30日 10:4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谢伟 王晓莉
分享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区党委、政府和那曲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比如县以超常规的举措、过硬的办法,合力攻坚,做到了政策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产业带动到位、项目安排到位、民生服务到位、社会帮扶到位、援藏支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的“八个到位”。

2016年初,比如县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550户6123人(经动态调整后为1545户6517人)、172个贫困村(居)。其中2016年实现脱贫429户1680人(经动态调整后为426户1713人),32个贫困村退出;2017年实现脱贫1110户4645人(经动态调整后脱贫1109户4765人),140个贫困村退出;2018年计划脱贫10户3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9.02%下降至0.06%,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520元,群众认可度100%,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贫困群众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顺利通过了国家第三方专项考核评估,对整个那曲市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比如县先后出台《比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及时调整充实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县长任常务副总指挥长。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实行包片包乡、包村包户,形成了县委统筹协调、各级层层落实、一竿子插到底的责任体系,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举措落实。结合村(居)“两委”换届,整顿软弱涣散村(居)党组织17个,认真做好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村(居)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抓好产业“强筋骨”。按照“脱贫不落户、产业不掉队、摘帽不落伍”的要求,比如县立足实际,大力发展农牧业、旅游业和虫草产业,加快推动形成以园区、基地为支撑的扶贫产业格局。“十三五”期间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个,总投资69165万元,蔬菜种植基地、饲草种植基地、建材生产供应基地、良曲乡和比如镇奶牛养殖基地、部分乡镇扶贫农贸市场、汽修厂相继建成。充分发挥产业项目对贫困群众的带动作用,让贫困户充分融入产业之中,产业项目转移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205人。

科学规划“挪穷窝”。正确处理易地搬迁与向城镇聚集和向基础设施完善、生产资料富集区域聚集的关系,把易地搬迁与城镇建设、产业发展、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在县城统一建设安置点,目前694户、2618名易地搬迁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加强易地搬迁与产业对接,在县城集中搬迁安置点附近规划建设产业项目,确保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便受益。多渠道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已解决182人就业,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

比如县认真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共培训1710人次,依托园区、基地、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园林绿化、学校后勤、建筑施工单位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已有954人顺利就业。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县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开设藏文、汉语文以及驾驶、汽车修理、唐卡绘画、厨师、护士、酒店管理等实用课程,同时申报成立了县驾校。支持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大学生创业街、电子商务平台、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提供政策、金融和商铺支持,目前已有7人在创业街成功创业,26人在电子商务平台开办网店,30人在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就业。

比如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坚持文化教育兴县,打造文化教育新高地,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适度集中、联合办学”,新建县第二中学、第二小学及三所幼儿园,加快推进“改薄”,实施24个村级双语幼儿园项目,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既解决“有学上”,又解决“上好学”。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和“两后生”作为帮扶重点,签订《驻比如宁波援藏小组2016-2018年资助贫困在校大学生》协议,在资金、就业、创业方面给予扶持。全县共兑现贫困在校大学生资助资金111.27万元,为贫困在校大学生补差额资金6.4万元。

针对农牧区医疗条件落后,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痛点,全面启动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县级医疗卫生综合体,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成立,高标准推进乡镇中心医院、卫生院建设,实现县乡一体化,实行集约管理、高效运行,县人民医院与西藏阜康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药品实行零差价,启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集中采购了一大批先进的医疗器械,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招聘医疗人才,目前已招聘60余人。通过改革,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乡、中病不出县,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群众住院结算只需缴纳自付部分。县财政出资400万元成立了大病医疗救助周转金,加强对贫困群众救助,县财政为群众统一购买了大病医疗补充保险。

同时,2018年8月与山东省汶上县缔结为友好县,每年汶上县派出医疗教育组团式援藏人才到该县协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教学工作。第一批援藏人才抵达比如县后,开启了教育医疗事业的多个首例,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疾苦。

“十项提升”增后劲。2016年县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03.8万元,2017年县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70.3万元,2018年县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576.6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47个,总投资1417.7万元,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稳步推进56个无电村电网延伸工程。实施交通扶贫摘帽项目4个,总投资1.05亿元,建制村道路通达率100%。推动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项目点44个,总投资1.32亿元,结合农牧区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加快农牧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所有乡镇、村(居)均组建了文艺队,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政策兜底有保障。安排生态岗位6637个,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制定相应管理办法,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岗位职责,做到了定人、定岗、定责。加强沟通协作,积极推进小额信贷扶贫到户贴息工作,为全县1506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资金7367.4万元,发放率达97.48%。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建成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孤残儿童集中供养和五保老人有意愿集中供养率达100%。全县31729人参加养老保险,实行贫困人口参加农牧区医疗制度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代缴政策,参保率达100%。由县财政出资为农牧民群众统一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险。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县级领导包户帮扶措施,县主要领导包片、县级领导包乡、全县72家单位1600余名干部职工包户的工作机制,按照“321”帮扶模式(地级、正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包帮3户,副县级、正科级领导干部联系包帮2户,副科级、一般干部联系包帮1户),大力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累计进村入户帮扶1万余次,干部入户走访率达100%,与贫困户面对面沟通交流,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问题329条,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816条,解决就业312人。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