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那曲

次仁朗珠的先进事迹: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爱

2020年11月18日 10:0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法制报    记者  张黎黎
分享到:    

图为次仁朗珠驾驶铲车进行雪地救援。记者 张黎黎 摄

开栏的话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决定联合开展2020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学习宣传活动。为展现西藏公安最美风采,本报自今日起,开设【寻找“最美基层民警”】专栏,陆续刊发西藏公安机关“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荣青警务室位于巴青县江锦乡珠鲁拉山半山腰,海拔4500米。省道301线从警务室门前穿行而过,翻越珠鲁拉山直达青海省杂多县,成为青藏公路外,连接西藏与青海的另一条重要陆路通道。

海拔5100米的珠鲁拉山顶是个名符其实的风口,常年积雪,狂风肆虐,因此道路经常中断。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及过往旅客,2017年,巴青县公安局将江锦乡派出所功能延伸,正式成立荣青警务室。

从那时起,次仁朗珠就一直待在那里。

“掐人中,快,按压胸口!朗珠,醒醒!快醒醒!”2020年3月8日11时20分,那曲市巴青县荣青警务室,支援警务室疫情防控工作的巴青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民警张俊和同事边抢救边喊着警务室负责人次仁朗珠的名字。

警务室外,大片雪花从空中飘落,将通往珠鲁拉山顶的道路覆盖得严严实实。穿过厚厚的积雪,警务室房顶的警灯在茫茫雪原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这一天,次仁朗珠驾驶铲车救援归来,后面跟着他从珠鲁拉山顶救援引导下山的十余台进藏车辆。当他从铲车上下来的一瞬间,身体直挺挺地倒在了铲车旁。身后的两名同事立即上前,发现次仁朗珠双眼紧闭、全身瘫软,已经昏死在地上。

原来,今年3月开始省道301线巴青段道路就被大雪覆盖,往返两地运输物资和入藏返岗复工人员及车辆经常被困珠鲁拉山山口。次仁朗珠就利用当地路面保通工作铲车工人留下的铲车前往救援。

夜晚的珠鲁拉山最低气温低至零下30℃,每一个求救电话就意味着是一场抢救生命的赛跑。从3月6日晚23时接到求救电话开始,次仁朗珠就上了山,推铲积雪、开辟道路、垫石牵拉……从那天起,一接到电话次仁朗珠就往山上跑,一去就是一整天,直到把被困车辆救下来。次仁朗珠连续三天没有吃上一顿饱饭、睡上一个安稳觉。

“我就是饿了,睡一会儿就好。”按压、呼喊,呼喊、按压,几分钟后从死神手里被抢回来的次仁朗珠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听着这话,心有余悸的张俊心中一酸,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走进荣青警务室的值班室,墙上挂满了受助群众和周边村民自发送的锦旗。其中有一面锦旗,是一对50多岁进藏旅游的夫妻送来的。

2019年3月的一个雪夜,一对第一次进藏的夫妻开车途经珠鲁拉山时被困,山上没有信号无法求救,在燃料耗尽、体温逐渐降低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蜷缩在车里。次仁朗珠和当地检查站民警开车巡线发现被困车中的两人,他们因缺氧、寒冷已说不清话了。

次仁朗珠立即把人带上警车,送到检查站,为两人提供了食物和热水,并让他们住下。怕他们担心,次仁朗珠又折返连夜上山把他们的车拉了回来。等到第二天,两人刚起来就看到他们的车子完好无损地停在了检查站的门口。

返程回家时,夫妻俩专程路过荣青警务站,把一面饱含谢意的锦旗献给了次仁朗珠和警务站民警,并深深鞠躬。这一弯腰里,是过往群众和警务站民警之间用生死浇灌的鱼水深情,是对民警最大的肯定。

警务室任务重、事情多,老家在山南的次仁朗珠每年休假都主动申请提前返岗:“让站里的其他同事多休假,多陪陪家人。”

次仁朗珠的大女儿9岁,小女儿才4个月,母亲70多岁了身体又不太好,所以一切重担都压在了妻子一人肩上。在家庭琐事中忙碌的妻子也有不理解,也有所埋怨,直到她跟随次仁朗珠到了一次警务室。

2020年1月,次仁朗珠的妻子和次仁朗珠一起来到了荣青警务室,看到了丈夫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生活用水是到河里抬的,用电要靠太阳能发电,吃的粮食蔬菜和用的煤炭要到乡里或者县里去拉。除此之外,每天上下警务室的人员车辆要检查登记,沿线巡查到晚上11点。

再多的埋怨在那一刻也化为乌有,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心疼。为了让妻子安心,次仁朗珠也答应尽可能地在节假日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然而,今年3月8日妇女节那天,突然昏倒的次仁朗珠又失约了。同事们让他打电话跟妻子说一下,次仁朗珠却说:“事情都过去了就算了,别再吓着她。”

这个铮铮男儿不是不懂浪漫,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爱,这爱里有家人,更有群众。

人物简介:次仁朗珠,现任巴青县江锦乡派出所副所长、荣青警务室负责人、四级警长。从警七年来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关心群众冷暖,体贴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