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索县县城的拉杰藏餐馆,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藏式桌椅被擦拭得光亮如新;角落一处,服务员正忙着给刚进来的客人端茶倒水。不一会儿,顾客逐渐多起来并很快“占领”了剩下的空桌椅,整个藏餐馆也喧闹嘈杂起来。
“这家店是我今年参加技能培训结业后开的,经营还不到一年,生意一直挺好的。”一见到记者,拉杰就打开了话匣子。
据拉杰介绍,今年初,通过索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对接,他在当地技能培训学校进行了为期40天的藏餐烹饪技能培训,学会了50多种菜品烹饪技术,取得了合格证书,并实现了自主创业。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了较大冲击,给农牧民群众增收造成较大困难。为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助力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索县按照政府推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牵头、技能学校承办、群众受益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培训程序,扩大培训规模,强化培训、就业一体化,力求培训实效,努力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稳定就业率,促进群众增收。
俗话说,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今年35岁的巴桑对这句话体会最深。自2017年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巴桑一直为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而努力着,给人打过工、加入过合作社,但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巴桑的工作所得也仅能勉强糊口。
今年,一场特殊的挖掘机技能培训在索迪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据了解,此次挖掘机技能培训为期两个月,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全县未就业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之前也参加过各种培训,但成绩不明显。这次培训以实际操作为主,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参加完培训,巴桑信心满满地说,这次不愁找不到好工作了。
不久之后,巴桑顺利拿到了挖掘铲运和桩工机械司机五级资格证书,并在当地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了工作,每个月工资4000-6000元不等。如今,巴桑再也不用为紧巴巴的生活而犯愁了。
在索县,像巴桑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旦增扎巴通过汽车维修技能培训后,在那曲市一家汽修店实现稳定就业;索次通过保洁员技能培训后,在拉萨市找到了一份保洁员工作……
为扭转广大农牧民群众劳动技能缺失、就业门路不宽的局面,索县不断探索创新,加大投入力度,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原则,采用订单式的转移就业培训,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用到刀刃上,有效拓宽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就业渠道,不断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
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索县将加大岗位搜集力度,针对搜集到的岗位开展订单、定向式就业技能培训,实现专业化、组织化劳务输出,实实在在地把关怀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解决老百姓就业难的问题,助力索县经济发展。”(记者 曲珍 谢伟 张宇)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