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在参加餐饮培训的索县农牧民群众。记者 谢伟 曲珍 摄
技能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六稳”“六保”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索县结合实际,多举措狠抓技能培训促就业,在切实提高农牧民就业能力基础上,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增收创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技能支撑。
宣传动员,培训就业得人心
好的政策更要传递进群众心间,让群众明白与自身切身利益的关系。
近年来,索县始终坚持“政策惠民、宣传先行”的理念,在县人社局和各乡镇摆展板、设咨询台、贴海报、发传单,向过往群众宣讲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精准扶贫等惠民政策。
同时,索县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向群众传递技能提升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各项政策,最大限度做好宣传动员,提高政策知晓度。
政策落地离不开基层力量,索县充分发挥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积极调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和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村“两委”班子等,进村入户开展技能宣传摸底意愿调查,认真统计整理每家每户劳动力数量、参训人员意愿等情况,打通群众技能培训前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截至目前,索县共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登记报名参加培训3686人,进一步推进了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政策的普及。
精准传技,质量效果两手抓
在技能培训工作开展中,索县以尊重培训意愿、强化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基点,将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作为稳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有针对性地举办了烹饪技能、挖机操作等实用技能培训班。
为更好地提高学员的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索县为培训学校安装了取暖设备、提供一日三餐,为学员创造良好的食宿环境。
参加培训的学员感慨道:“国家民生政策好,学技术、学技能还能享受财政补贴,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认真学习,绝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支持。”
培训学校精心编印教材,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穿插趣味互动等方式,力求学员快速掌握相关技能技巧。
为激发学员的培训热情,向培训要效果,索县以“培训+比赛磨砺硬技术”为主题开展技能大赛,并为平时表现优异、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的相关学员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因势利导地推进培训成效,为学员就业创收打下质量基础。
据统计,截至目前,索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个,900余人参训受惠。
落实就业,群众致富有奔头
就业是检验技能培训效果最实际的方法,索县聚焦“登记一个、培训一个、输出一个、就业一个”的培训就业目标,对接联合各方资源,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就业致富。
为保障就业效率,索县人社局和索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主动开拓打通本地企业以及拉萨、那曲等人力资源派遣公司就业安置渠道,解决培训后学员的快速就业问题。
此外,索县多次举办各类招聘会,为包括技能培训学员在内人员的就业提供帮助。仅2021年4月“青春还在·为梦前行”索县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便为群众提供了81家企业的1000余个工作岗位。另外,招聘会现场还增设了“技能培训区”和“政策宣传区”,便于求职者熟悉各类培训就业政策,更好地选择就业岗位。
布罗和边巴是索县技能培训就业的受益人,他们参加了索县藏式早餐培训。目前,布罗在索县吉宗茶馆当厨师,月工资3000元;边巴在索县亚拉镇开了一间名为“佳肴”的藏餐馆,年收入可达10万元。边巴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我们通过参加索县的技能培训,干起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也实现了开店当老板的梦想,更增加了家庭收入,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一定加倍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时代无论如何进步,知识技能都是重要的生产力,关乎产业兴衰。索县以技能培训就业为引,在激发地方产业活力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了前行的动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