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上海市普陀区8名援藏干部,从美丽的东海之滨来到雪域边陲亚东,开始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
3年来,亚东县第七批援藏干部克服高寒缺氧,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视亚东为第二故乡,始终牢记“援藏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主动融入到亚东县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中,用他们的真情,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续写了波澜壮阔的援藏新篇章。
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由上海市普陀区以“包县制”方式,负责对口支援亚东县,开启了亚东县援藏新篇章。
“在包县制对口支援模式下,我们按照普陀区委‘举全区之力对口支援亚东’的工作要求,树立以普陀区包县对口支援数轮为周期的中长期援助思路,认真加强调研,着眼长远,选好项目、选准项目。”亚东县第七批援藏工作组组长、亚东县常务副书记王永俊如此说道。
进藏伊始,亚东县第七批援藏干部迅速展开调研,确立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确定了以204省道沿线为轴线、曲美雄谷和卓木拉日雪山观景平台为两点、帕里镇上亚东乡下司马镇为城镇化建设核心片区的“一轴两点三片区”的援藏工作思路。3年来,亚东县第七批援藏工作总投入计划内资金14445万元,争取统筹其他计划外资金905万元。
援藏项目不是独立的,不能脱离当地的主要工作,只有紧密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去开展,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才能发挥援藏项目的最大效益。
王永俊介绍,在援藏项目安排时,援藏小组改变原先县财政资金、援藏资金“两条线”的思路,集中资金,积极推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3年共安排援藏资金9000多万元,主要集中在帕里镇、上亚东乡、下司马镇三个主要乡镇的城镇化建设和堆纳乡多庆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如今,走进帕里镇,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崭新的文化广场,漂亮的藏式民居,真不愧“高原第一镇”的称号。记者了解到,亚东县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结合亚东县对帕里镇的巷道硬化工程,开展了整镇沿街外立面的改造和人行道建设,使得整个帕里镇的镇貌焕然一新;为上亚东乡配套建设了农贸市场、广场、沿河步道等,使得上亚东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民生:件件实事暖人心
在亚东中学,初三学生旦增卓玛、格桑罗布等同学谈起参加第35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的场景时,依然兴奋不已。“虽然只获得了特别奖和表演类三等奖,但它给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明白如何更好提升自身素质。”旦增卓玛说道。
记者了解到,正是在亚东县第七批援藏干部的牵线搭桥下,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被引入西藏,为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自主发展乃至推动西藏教育发展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亚东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第七批援藏干部徐兆吉介绍,3年来,亚东县第七批援藏工作组以“提升教育水平、培育学生能力、重铸教育辉煌”为民生建设突破口,投入250万元设立了亚东中学教育扶持资金,开展师生交流培训、奖教、奖学、校本课程等活动,改善了学校的配套设施,使得亚东中学中考成绩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如今,亚东县中学2014年中考比2013年卷面分进步9名,2015年中考全市综合排名从2014年第16名一跃上升到第5名。
徐兆吉告诉记者,3年来,援藏小组还充分调研,认真倾听各级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110万元用于医院环境建设、信息化建设、医疗设备采购等。如今,县卫生中心成功通过了一级甲等医院评审,并填补了手术、卫生信息化、绩效考核以及藏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等多项空白。在文化旅游方面,重点开发包装当地的旅游景点,如曲美雄谷抗英遗址、神女峰观景台、多庆民俗文化村等,这些景点的建设吸引了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老百姓增收。在城市管理方面,投入490万元组建了城管环卫队伍、购置了清扫设备,一方面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城镇环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当地百姓的环保意识。
人才:打造建设主力军
为亚东留下一支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一直是亚东第七批援藏干部干的一项工作。
常璞是亚东县宣传系统干部,2015年,在援藏小组的组织下,参加了文化交流学习班,一段时间的学习,让他回到亚东后工作更加得心应手。“真是大大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内地许多先进的工作方法,这让你不得不去学习,不得不去提高。”谈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常璞如此说道。
王永俊介绍, 3年来,亚东援藏小组共组织了9批160多人次的当地干部群众去上海交流培训。其中,党政干部培训班,学习新常态下如何开展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政法干部培训班,学习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和提升公共社会事件应急处突能力;城管干部培训班,赴上海实地学习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文化交流学习班,学习上海群文艺术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实行了两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到普陀区街镇挂职锻炼两个月,对乡镇干部触动很大,回西藏后,这些同志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思路拓宽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管理水平提高了。上亚东乡党委书记格桑旺堆说,回来后,就想着按照学到的好经验,去开展工作,不知不觉间,工作水平提高了。
记者了解到,亚东县第七批援藏干部还牵线搭桥联系了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农科院等高等科研院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亚东鲑鱼、亚东黑耳等亚东最著名的农副产品的开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真正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援藏队伍。
谈起亚东的智力援藏,亚东县委书记舒成坤说,通过交流培训,亚东的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遍感到思维更活跃了,视野更开阔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更灵活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