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日喀则

拉孜县拉孜堆谐

2017年09月12日 11:57    来源:拉孜县网信办    
分享到:    

“堆”在藏语里译为地势较高之处,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仁、定日、拉孜、萨迦及阿里一带在历史上称拉堆地区;“谐”为歌舞的意思,“堆谐”即堆地区人们所表演的一种歌舞。是一种融舞蹈、说唱、弹奏为一体的民间歌舞艺术表演形式。

拉孜堆谐相传起源于萨迦地方政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流传在日喀则地区拉孜一带的一种融歌舞、说唱、弹奏为一体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堆谐”起源于后藏地区由来已久的民间舞蹈。它以特有的六弦琴为伴奏乐器。表演时,演员边弹边唱、边跳,表演人员可多可少,既可独跳弹唱,也可双人或多人组合弹唱。拉孜县大部分群众都会弹唱六弦琴,他们对堆谐情有独钟,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时都要进行堆谐表演,通过表演表达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之情。堆谐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线。

拉孜堆谐在历史的长河中经群众和艺人的不断加工规范,逐步成为今天的程式化性质的踢踏舞。其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节奏欢快,动作流畅、洒脱,艺术风格独特,旋律优美。根据内容和形式分类约有50多种,表演姿势有头后、腰间、胸前三种形式。

拉孜堆谐是以六弦琴为伴奏乐器,表演时边弹边唱边跳,以脚步节奏为主,是一种集歌、舞、乐弹跳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自娱性集体民间舞蹈。

在舞蹈中强调和突出了原民间舞四分之一节拍的后拍起步,以“三步一空”为基步,适应音乐情绪,增添和规范了多种踢点节奏。通过相互交叉组合,跳踏转跃,脚下发出踢踢嗒嗒的交织音响,以抒发人们热情欢快的生活情趣。“堆谐”以“脚靴”见长,通过脚上节奏变化抒发情绪,上身姿态变化不多。常见的手部动作大体有三种:第一种为射箭式。这种手势男性表演时较多,舞者侧身抛甩与人体成90度,右手向后拉甩与人体成45度,气质潇洒豪放;第二种为十字手。这种手部动作为女性舞蹈时较多。女子踢踏舞比较平稳,伴着脚下连点步跳踏,上身微微起伏,双手在胸前交叉自如甩动,形如十字,舞姿显得轻快活泼;第三种为前后甩,即左手向左从背后向人体甩出与人体成90度,右手向右从胸前甩出,与人体成45度,多见于“两拍三步”的跳法中,往往在“两拍一拖步”中转动手腕,做些施礼揖拜的生活动作,穿插在舞蹈中,更显得温文秀雅,如意美妙。


责任编辑:刘琳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