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位藏族小伙中等身材,皮肤略黑,与人说话时,时不时会发出爽朗的笑声。他是日喀则市萨迦县35岁的仁庆欧珠。
19岁,从西藏财经学校毕业;21岁,开办朗玛厅;22岁,开始研究藏香;27岁,藏香研制成功;28岁,成立西藏萨迦昆氏藏香工贸有限公司。
2004年,从学校毕业后,仁庆欧珠回到日喀则市,在市教育局找了一份工作。没多久,他辞职了。得益于上学时学过技术,他找到了一个为歌手录制专辑的工作,做起了音频编辑,两年就赚了30多万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仁庆欧珠并不安于现状,他有了新的盘算。
2006年,他投资开办了一家朗玛厅。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仁庆欧珠接触到八思巴藏香制作的古籍文献。自此,他开始对八思巴藏香的研究。经过无数次试验、失败、再试验,仁庆欧珠解决了藏香易断、不易点燃等问题,让几经失传的八思巴藏香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在同类藏香产品中脱颖而出。
2012年,他将精心研制的八思巴藏香免费赠送给亲戚朋友,获得广泛好评。同时,北京和海南一些客户在试用藏香后也非常满意,当即签订了购销合同,这为仁庆欧珠扩大八思巴藏香生产,打开市场销路增强了信心。
“八思巴藏香秘方里每一种香的配方都不一样,主要对防虫、净化空气、提神醒脑、防止流传病的效果最佳。”仁庆欧珠说,“这里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2013年,仁庆欧珠成立了西藏萨迦昆氏藏香工贸有限公司。萨迦县委、县政府专门为他划拨了4000余平方米的生产用地,支持他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随着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于2017年更名为西藏昆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8480万元。该公司不仅开发八思巴藏香,还从事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产业开发、文艺演出等。
记者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几台机器整齐地排列着,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加工生产,在成品仓库,堆积“如山”的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仁庆欧珠告诉记者,过去采用手工制香,一人一天只能生产5斤,引入机械设备后,一天能生产500斤。
为拓展八思巴藏香在内地营销渠道,仁庆欧珠在2014年建立了公司网站,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海南等地设立了20多个公司线上线下服务商,运用“互联网+”经营模式,畅通销售渠道,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
富裕起来的仁庆欧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他每年为县里几十名贫困大学生提供5000元的助学金,还结对帮扶了21户贫困户,2016年至今投入社会公益捐款共计56.72万元。他还免费培训贫困人员学习技术,成立了电商服务站——八思巴商城,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下一步,我们还将成立设计公司带动更多人就业。”他表示。(记者 陈林 楚武干)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