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老、悠久。
如今,这座古城迎来了新生。随着“六城共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持续发力,城市面貌在改变、居住环境在改变、群众生活在改变……
集结号:汇集创城合力
“‘六城共建’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用新思想指导工作、用新方法开展工作、用新举措巩固工作。”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相民说。
号角已经吹响。“六城共建”怎么创建?问题摆在面前。
执本则末从。日喀则市举旗落子,将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品质、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社会风气等“焕然一新”作为指标,作为着眼点和发力点。
谋定而后动。
一个工作体系赫然而立:“一二把手”亲自参与,领导小组迅速设立,6个工作专班一一对照,订方案、分任务、压责任、聚合力;
一个新理念牢固树立:用城市思维建设、管理、经营城市;
一个路线图跃然而成:一年总动员、两年见成效、三年攻难关、五年完创建;
一系列举措纷纷出台:创新推出晨检夜检制度、全面实施“六化”工作、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实施“门前三包”卫生制度、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全过程、全方位、全力度、全动员,日喀则这座古城内外兼修,市容市貌、群众观念、市民素质、社会环境等明显转变,美好正在拥抱这座城市。
据悉,今年3月,在中央文明办公布的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中,日喀则市以81.14分在113个地级提名城市中位列第56名,在我区三个参评城市中位列第一。
民为本:提升群众幸福感
“以前,这里垃圾成堆,气味刺鼻,老百姓一提到这里就直摇头。”日喀则市金龙农贸市场市场部经理扎西多布杰提起农贸市场的“前科”就直叹气。
小小农贸市场关系着大民生。2017年,日喀则市从“表”到“里”对金龙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使其“翻了个身”。
“有专人打扫卫生,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消费者自然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跟着‘水涨船高’。”在该农贸市场做生意的四川人靳永常目睹了这里的喜人变化。
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把利民惠民作为创建的落脚点,这是日喀则市“六城共建”工作最鲜明、最厚重的色彩。
改扩建城区道路,让城市通行能力更强;实施道路、公园、社区、单位等绿化工程,让城市更绿色;清扫垃圾,加强保洁,让城市更干净;对城市道路、重点位置、沿街大型建筑楼体进行亮化改造,让城市更亮丽……自2015年“六城共建”实施以来,日喀则市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湿化”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颜值,建“幸福城”。
“这些年来,市容市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我家店前的街道,以前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现在干净得很。”在日喀则市经营一家服装店的曲央对记者说,“到现在还能看到市领导沿街检查卫生,还向我们征求意见建议,看着干干净净的大街小巷,心里很舒服!”
正能量:提高城市文明度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
“六城共建”的精髓不仅是让城市面貌发生变化,关键是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内在气质。
“只要广大市民都变成了文明市民,‘六城共建’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日喀则市创城办工作人员杨鹏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让文明根植群众骨髓,在“六城共建”活动中,日喀则市坚持“以微知著”。
集中整治停车难、乱停车、私搭乱建等,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开展“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活动,传递新风;评选“感动日喀则人物”“日喀则好人”和文明单位,举办全市珠峰道德讲堂活动等,打造珠峰文明高地;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成为城市新风尚……
从小处细处着手,日喀则使创建成为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过程。日益浓厚的创建氛围吸引更多的人自觉加入到创建行列中来,善举层出不穷:如萨迦边那仓藏医院每年免费为群众送医送药;中国电信日喀则分公司建家庭工程师全程为群众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日喀则分行建立劳动者港湾,免费为环卫工、快递员、学生、老年人、交警等提供上网、休息等服务;市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志愿服务是我们社区的风景线,我是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经常义务参与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擦洗护栏等活动,社区美了,文明也就有了。”吉培社区居民扎西顿珠说。
文明美化生活、改变环境、推动发展。正能量正在凝聚,文明风尚不断形成,创城的变化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如今,日喀则,这座古城正迈向更加充满生机和魅力的明天。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