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日喀则,一排排树木迎风招展,一条条道路宽敞笔直;湖泊碧绿清澈,蓝天、碧湖、白房相互映衬,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一户人家在每周一清晨都上演着庄严肃穆的一幕:一面国旗迎着旭日冉冉升起,一位老人神情庄重,在他身后,一家人昂首挺胸,向国旗行注目礼。
他们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城北街道旦真桑曲社区的老阿爸尼玛次仁一家。这样的升旗仪式,他们已经坚持了27年。
27年来,在每年的元旦、春节藏历新年、“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当天,尼玛次仁家的屋顶上一定会有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我出生在西藏黑暗的农奴旧社会,小的时候给农奴主放牛放羊,吃不饱穿不暖那是常事,很多时候放不好还要挨打,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回忆起当年的生活,尼玛次仁眼眶微红,但随即又露出笑容:“1959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我去了江孜县的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并且在部队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部队退役之后,政府安排我到日喀则市机关农场工作,1992年退休了,现在过的特别幸福。”
在一旁收拾家务的大儿媳尼玛卓嘎告诉记者:“在家里,公公常对我们说,自己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干部,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现在也是党员,一定要牢牢铭记党的恩情,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从小受父亲影响的大儿子次旺多吉也跟着说道:“以前条件不允许,我们只能找根钢管当作国旗杆,2017年我们搬到了现在的新房子,第一件事情就是专门从外面订制了一根国旗杆,安装在家中屋顶最显眼的位置,每周我们全家人都在这举行升国旗仪式,当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
27年,9800多天,尼玛次仁已经换下了八十多面国旗。
当记者问到尼玛次仁为什么要在家中专门制作旗杆坚持升国旗时,尼玛次仁说道:“我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和国家给的,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祖国,就想用升国旗的方式表达我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今年75岁的尼玛次仁有4个孩子,他们也都学有所成,老大在桑珠孜区住建局工作,老二在拉萨市财政局工作(公益性),老三在南木县教育局工作,老四在拉孜县中学任教师,生活无忧、工作顺利。
“如今我的孙女已经出生了,孙子也4岁了,在升国旗仪式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孙子也学会了唱国歌和‘四讲四爱’歌曲,我们都为此感到自豪。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之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国旗一代一代飘扬下去,让炽热的爱国情怀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说起孙子和孙女,老阿爸尼玛次仁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现在我儿子经常当升旗手”,和老阿爸一起生活的大儿子高兴地说着,“自从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后,阿爸对我们的要求更高,必须在每周一早上八点半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全家人参加。”
老阿爸升挂国旗时的动作或许不规范,也没有隆重的仪式,但在他的心中,这种独特而虔诚的方式却是最隆重、最庄严的。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加入到升国旗的行列中,并将爱国情怀传递给孩子们。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