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日喀则

日喀则市仁布县切洼乡民族团结故事小记

2019年08月19日 10:4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李梅英
分享到:    

在日喀则市仁布县境内的318国道沿线上,有一个藏、汉、回、彝、萨拉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切洼乡。

“当时刚结婚的时候在四川待了两年才过来这边的,主要是觉得切洼乡发展前景更好。”徐文军向记者介绍。2002年,藏族姑娘央珍和来自四川的汉族小伙徐文军在务工时相识,后结为夫妻。

2007年,切洼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徐文军、央珍和儿子一家三口搬入切洼乡普纳村新居,这对藏汉结合夫妻的优势开始凸显。他们努力拓展致富门道,开始种起了蔬菜大棚。徐文军夫妻二人承包了村里的3座蔬菜大棚,大棚内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等,成熟后大多销往县里,每年会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

“10年前,全村没人会种菜,在文军的带动下,村里建起了40多座温室大棚,20多户学会种植蔬菜,生活越过越好。”央珍说。

在徐文军夫妻的带动下,村里又陆续多了4对民族通婚家庭。越来越多的汉、回等民族来切洼乡做生意、搞建设,带来了先进技术与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共同努力、勤奋肯干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切洼乡有8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有人口724户4200多人。其中,7个行政村有民族通婚家庭,共37户,占全乡户数的5%。

这些年,为促进各族群众交流,切洼乡采取在农牧民群众中普及汉语,教习其他民族藏语,重点抓好青少年学习的“双语”教学工作,并以节庆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多样性活动,增进各民族间的融合交流和文化认同。此外,乡党委、政府还组织“走百家、访千人”、邀请民族通婚家庭讲幸福、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效良好,加快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