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日喀则

身边的好党员仁多:夕阳正红 余热生辉

2019年09月26日 16:1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张斌
分享到:    

现年66岁的仁多,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联乡拉孜孔村的一名党员干部。1961年至2014年8月,仁多曾担任联乡拉孜孔村委员、村支部书记等职务。

“我是一名共产党党员,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仁多常常对人说的一句话。

2000年,时任联乡拉孜孔村支部书记的仁多,经过一番市场调查,认为糌粑加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就欣然决定开办糌粑加工厂。

建糌粑加工厂投入多、成本高,大家都没经验,家人都很担心:“这样子东挪西凑的几千元,要是再亏了,还会欠下一堆债务。”但仁多的出发点却是这样的:“将青稞加工成糌粑,不仅会有好的经济收益,还能造福村民、造福家乡。”然而,最初的两年,由于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加工厂销路不畅,收益也不好,还欠了不少债务。

陷入困境中的仁多并没有退缩,他积极地想点子、找出路,改变经营思路。通过注册“联酥喜”优质青稞品牌,精选优质青稞种子加工,免费送货上门等服务,仁多不仅大大提升了糌粑的质量,还有效解决了的糌粑销路问题。随着加工厂接到订购单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好,全村群众每家的青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很多村民也开始到加工厂打工,无形中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联乡党委的悉心帮助下,仁多成立了联乡青稞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群众,提高群众种植经济效益。2016年起,参与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每年每户工资及分红都能达到3.5万余元。

自己致富的同时,仁多总是力所能及为身边的群众提供方便。乡里需要政策宣讲员,仁多第一个站出来报名参加;辖区其他青稞加工作坊存在技术问题,他总是无偿提供加工技木咨询;贫困群众没钱治病,仁多就凭自身医技和经验,免费为其医治。

联乡拉孜孔村贫困老党员白玛旺堆说:“仁多从一般村干部到村委会主任,再到村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帮助我们脱贫增收,为全村的发展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我们真心地感谢他、爱戴他,他真是一名党的好书记!”。

“我入党将近30年,看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谢党的恩情。如果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虽然我上了年纪,但我要继续发挥余热,进一步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争取早日摆脱贫困,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仁多告诉记者。

年复一年,仁多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刘琳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