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日喀则

日喀则市力推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0年03月03日 10:2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张斌
分享到:    

粮食产量达44.65万吨(其中青稞40万吨,同比增长3.97%),蔬菜产量38.7万吨(同比增长8.56%)。牲畜出栏176万头(只、匹),商品率达70%,肉、奶产量分别达5.1万吨、12.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45%、15.3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80元,增幅达13.4%,增速位列全区第一。

2019年,日喀则市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按照“6677”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核心目标,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狠抓农业生产 聚焦粮食安全

2019年,日喀则市坚持上下联动发力、行政技术互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部门协同作战,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青稞增产行动攻坚战。

——去年,日喀则市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39.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6.8万亩(青稞88.38万亩)、经济作物30.46万亩、饲草作物12.42万亩。建立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6.15万亩。推广种植青稞良种“喜玛拉22号”66.95万亩,“藏青2000”13.86万亩,青稞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全市农机三项作业率达64.5%。在14个县区落实20.91万亩深松整地作业任务;继续实施行政技术互动工作措施,强化技术人员“分级包片、定点定人”的网格化管理,逐级落实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

——全市共划定粮食功能区172.3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化肥实现连续六年零增长,农药用量逐年递减。

夯实产业基础 助力脱贫攻坚

“现在自家的羊仔都放在合作社统一养殖,出栏率更高,收益来得更快!”仲巴县亚热乡里孜村村民占堆高兴地说。

去年,亚热乡57户牧民群众以入股的形式加入里孜村牧民创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饲养,统一防疫,最后统一销售到日喀则市百亚成公司。

2019年,日喀则市推进各县区与百亚成公司合作,重点把老弱畜、非生产畜作为收购标准,收购牛羊40.7万只(头),兑现资金5.76亿元,带动了像占堆这样的牧民群众11.18万人。

调结构、转方式、成体系、提质量、增效能。去年,日喀则市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中之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突出农牧产业的基础性、稳定性、持续性,全力发展壮大各类经营主体,让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分享收益、脱贫致富。

——一年来,全市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到31家,总资产达24.12亿元,产值为6.5亿元,实现利润超1亿元,带动就业2300余人。仁布达热瓦青稞酒业、白朗康桑农产品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亚东县亚东乡仁青岗村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美丽乡村,亚东鲑鱼被评为农产品优势区,帕里牦牛、亚东鱼已成为亚东县支柱产业。

——全市加快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6577家(其中国家级15家,自治区级20家),基本实现村村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人数13万人,边缘户入股人数4.8万人,分别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人数的100%、85%,实现分红超7400万元。

——全市积极推动以“如意庄园”命名的日喀则市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已认证无公害产品32个,有机产品认证43个,地理标志商标注册26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

改善人居环境 建美丽宜居乡村

日喀则市康马县康马镇有一个生态合作社。在这里,货架上放满了食用盐、洗手液、酱油、醋等生活用品,村民们可以拿铁、铝、铜、纸箱、书(报纸)、铝合金、杂胶、塑料瓶等此类可回收垃圾换取积分,并在此生态合作社兑换各类日用品。

“没想到以往随意丢弃的垃圾能换东西了,我们以后要变废为宝再也不乱扔垃圾了!”村民普琼告诉记者。

去年,康马镇依托生态合作社,把村庄垃圾回收同合作社发展运营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垃圾兑换点,统一为群众兑换生活日用品,为日喀则市分类回收垃圾提供了样板。

康马镇的例子只是日喀则创新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例。一年来,日喀则市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夏季和秋季战役,认真开展“净美日喀则、喜迎珠峰节”和“迎国庆、庆十一”村庄清洁专项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全市科学制定二类区、三类区改厕的目标任务,优先确保桑珠孜、白朗、亚东二类区县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85%以上。落实农村户厕改造“以奖代补”资金3057.8万元。全市已建成卫生厕所62763座,约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44.6%。已改造公共卫生厕所1098座。

责任编辑:刘琳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