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强“三部”,奋力扛起乡村振兴使命担当
(一)建强一线“指挥部”。坚持把乡村振兴考核指标纳入日常工作中,年初完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边雄乡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个专项小组,构建起扁平化指挥体系,全面加强乡村振兴组织保障。
(二)建强振兴“作战部”。建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任副组长的乡村振兴“五化”路径推进保障机制,乡村组织建设科学化、经济发展产业化、环境整治系统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文化繁荣正向化的。同时制定班子成员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压紧压实乡、小组、村三级责任。
(三)建强要素“保障部”。为10个村选优配强驻村队员39名,强化驻村干部日常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和离岗报备程序,党委会先后3次听取干部驻村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投入中央财政资金70万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个,统筹整合驻村工作经费100余万元实施驻村项目1个,解决群众困难40余件,涉及资金130余万元,驻村帮扶能力明显增强。
二、守牢“三线”,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石
(一)守牢防返贫“底线”。一是严格落实动态监测。构建“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闭环机制,实行“动态监测+集中排查”,2024年消除风险2户12人;二是严格落实教育保障。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签订年度“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12份,认真落实“四书制”,为1名身患疾病特殊学生开展送温暖上门服务2次,组织开展控辍保学摸排13次。加强对乡中心小学和卫生院的领导,重视青少年思政和法治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3名学生考入内地西藏初中班,教学质量监测获得全区小学组二等奖。三是严格落实医疗保障。广泛宣传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加大“两险”收缴宣传力度,农村居民医疗参保4729人,参保率为98.77%,养老参保2004人,参保率为88.79%。做好稳岗就业,转移劳动力1722人,创收7370.45万元,分别完成指标的84.33%、218.75%。乡村两级11个医疗机构服务功能逐步提升,1名助理医师和18名村医均取得上岗证,定期走访群众,签约服务1354人,家庭医生签约率、入户核实率、分类救治率均达到100%。四是严格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安全排查机制,累计开展住房安全隐患排查56次,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5户已改造完成。同时加大农村建房审批管理,坚决防止将新房建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情况发生。五是严格落实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加强风险综合研判,严格落实“三个责任”,认真执行“三项机制”,组织排查供水工程15处,检修饮水管道2处,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六是严格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性政策的兜底作用,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精准认定农村低保6户18人,积极对接民政部门,落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补助资金24.34余万元。设立临时救助备用金2万元,帮助3户因病和突发情况群众渡过难关。七是严格落实产业政策衔接。通过产业带动,累计兑现分红资金44.01万元、受益群众达237户次。八是严格落实就业政策。持续找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堵点,引导“先就业后择业、先迈步后提升”。开展电话调研21人次、入户走访16人次、政策宣讲51次、岗位推荐23个,39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劳动力,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申报生态岗位149个,兑现资金51.32万元,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二)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今年边雄乡粮食播种面积1.23万亩,其中二级种子田200亩,高标准农田222亩的建设,全年粮食产量预计1415万斤,创收2971万元。蔬菜1436万斤。牲畜重大疫病疫苗接种率为100%,畜种改良680头,牲畜存栏24673头(只),年末出栏预计在7090头(只)以上,实现收入560万元。土地流转658.91亩,社会化服务面积6000亩,农业机械耕作率达61%。兑现惠农资金127.363017万元,争取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54万元、房前屋后种草项目资金14.2450万元。
(三)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划定我区耕地保护目标2.1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1.69万亩,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年初对10个行政村撂荒耕地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摸排,复耕3.5万亩。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建设222亩,完工率100%;2025年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19亩,申报投资500余万元。深刻认识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全面落实林、河长责任制,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45次,抚育苗木3532.96亩,开展自然资源巡查32次,打击非法采砂3起,督促页岩多孔砖厂持续推动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雅江普夏观景台养殖场顺利搬迁,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
三、聚焦“三做”,全力建设特色农业强乡
(一)做“好”利益联接机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是依托联村党委+村集体+公司成立营地林卡,根据《边雄乡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奖励资金分配使用方案》(日桑边政发〔2024〕12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三农奖励资金效益,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创建一个企业、带动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运营2个月创收11余万元。二是构建“乡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两级农业社会化8支,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链条保姆式服务,吸纳60余人就地就业,带动农户创收54万元,开辟了农民增收新路径。
(二)做“强”农村党组织,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以联合共建为契机,“珠峰领航·首位度桑珠孜”党建品牌为引领,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成立4个村班子共建的联村党委,充分发挥各联建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资金、土地、信息、人才等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好特色产业,把各类资源转化为发展产业的动能,拓宽增收渠道,形成联建村共同增收致富的好局面。二是投入12.36万元全面完成1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三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才优势,成立产业联村党委1个,投入“三农”奖励资金44万元改造提升营地林卡1座。林村、普奴、普夏3个村创办公司,发展商贸批发、牛粪燃料加工销售。把6573亩的饲草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交由村集体实施。争取区级结转强基惠民资金120万元,用于普巴村发展“马路经济”用房建设。全乡1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总额达140.65万元,5万元以上占90%,10万元以上占60%。
(三)做“优”农村整体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深刻理解“千万工程”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加根旧村8户搬迁群众,3户群众已完成二层主体建设,5户已完成一层主体建设。投资2000万的普奴村和美乡村建设纳入2025年项目盘子。投资392万的加根和塔玛2个村基础巩固提升项目交付使用。完成人畜分离304户,分离率100%,塔玛村、加根村、普奴村实施整村推进。改造户厕76座,已完成验收76座。二是将积分制纳入乡规民约管理推进,群众主人翁意识得到提升,乡村面貌加速蝶变,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召开安全工作会议10次,组建应急救援队伍11支,配备应急器材400件(套),组织开展演练20次,排除隐患38个,投入30万元基层治理经费,在雅江沿岸、水塘、蓄水池等安装18块立杆、10张防溺水警示宣传横幅,储备发电机、防汛服、探照灯等一批应急物资,修复40米雅江加根村堤坝隐患点,解决洛玛场群众用电安全问题,及时有效处置雅江汛情和加根村火情,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全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坚持既管肚子又管脑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成功举办第三届农牧民运动会和文艺演出活动68场次,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理论宣讲442场次,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立场更加自觉坚定,意识形态工作平稳向好,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同时,把“五星”评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各族群众广泛参与,使思想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充实、更丰富。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