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汽车 > 维修保养

下月中旬公布新车室内空气质量报告

2015年03月21日 10:30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 罗林
分享到:    

    新购车的车内不宜使用空气清新剂、香水等能掩盖车内异味的物品。

    城市消费维权联席会将于下月中旬公布新车室内空气质量报告

    前日,由北京市消协、南京市消协等22个维权单位组成的城市消费维权联席会宣布,将在10月中旬举行的联席会上,公布一项涉及35个品牌、52种车型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结果,以评估报告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购车参考。

    包括豪车在内的新车频频出现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以及维权团体检测的介入,再度将车主的目光聚焦到新车空气质量问题上。业界认为,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在历时半年的实施过程中,并未能有效改善当前车内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迫切需要相关部门将车内空气标准从“推荐性国标”上升为“强制性”层面,捍卫驾乘者的健康。

    调查:车内空气标准实施未有实效

    今年3月1日,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作为首个车内空气的正式标准,其为车内空气中的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设定了浓度限值,并明确采集检测样本的状态。

    据了解,新标准并未受到车企和销售商的重视。新标准出台半年过去,新车空气质量并未传出有效改善的声音,而售价不菲的豪华车成为炮轰对象,更引发业界对于新标准震慑力的担心。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了佛山多家4S店,在问及车辆是否存在异味时,多数销售人员表示,“大部分新车都这样。”“新车没有异味根本不可能”。在与销售人员交流中,八成以上的销售人员不了解新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此外,厂家方面对于新标准的响应也不积极。佛山某大型汽车集团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的空气标准和检测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因此,车企普遍会选择“无视”。而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空气标准可作为车内空气污染纠纷的维权依据,但因空气污染的危害难以量化,即使打赢官司,也很难获得较大的赔偿,因此车主自行维权积极性不高。

    献策:需要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23日,由北京市消协、南京市消协等22个维权单位组成的城市消费维权联席会宣布,将在下月中旬公布一项涉及35个品牌、52种车型的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结果。据悉,这是首次有维权团体对外公布车企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报告。

    业内人士分析,维权组织开展的检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善车企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但很难涉及所有在售新车。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在媒体中呼吁,《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约束力不够,应上升为强制性标准。他建议,要不断完善车内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原材料的申报和使用纳入进来,同时将车内空气质量与汽车生产准入挂钩。

    贴士:

    如何减少新车空气污染

    在当前新车空气污染较难避免的前提下,新购车应如何防范空气污染?东风风神佛山昊翔专营店技术专家钟超凡提醒,一年内的新车,车内空气污染程度一般较为严重。此外,目前车内污染并没有彻底的解决办法,车内最好能保持通风,并减少车内逗留,妇女、儿童和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尤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尽快撕掉塑料包装。

    二、第一时间开启车窗,并以较快速度行驶一段时间。

    三、一年内新车开启空调,应一直使用外循环。

    四、打开车门车窗在太阳下暴晒或在美容店熏蒸,加剧有害物体挥发。但都只能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而不能完全消除有害物质。

    五、在车内放置活性炭、柚子皮等用于吸附有害物质。

    六、冬天不宜使用暖气,暖气会加剧有害物质的挥发,对人体危害很大。

    七、车辆可在停车时打开车窗通风,加快有害气体的挥发。

    八、不要使用香水掩盖车内异味,以免错判车内的污染状况。

    九、不使用座椅套、坐垫等,不放置毛绒玩具,以免减缓污染物挥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