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汽车 > 维修保养

自主企业的出路在何方?

2015年03月21日 10:30    来源:新浪汽车博客    
分享到:    

    每到年关,汽车行业趋势的梳理已然成为一种惯例。诸多利好政策的退出,加上突如其来的大城市限购,汽车市场的增速在2011年刹下了车,特别是自主品牌,更是裹足不前。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111.13万辆,环比下降12.9%,同比下降4.2%。

    其中,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降,奇瑞、比亚迪、吉利等纷纷退出销量前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上汽通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这三家,他们将在本年度内先后突破年产100万辆的关口,销量增幅均在两成以上。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大,合资品牌的产品线已经下探到自主品牌的固有区间,上海通用雪佛兰开始主打5万左右的车型产品,合资品牌的竞争让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骤然缩小。而面对市场的竞争,自主品牌目前面临的困境之道难道还必须依赖政策的扶持?

    前段时间,看到关于微薄上一张图片,某媒体将“年度微型车”授予了奇瑞QQ,不知当事人是何种滋味,至少对许多国人来说,无疑有一种莫名的讽刺。自主企业的出路在何方?

    躁动的自主品牌

    想起两三年前,自主企业雨后春笋般的活力和“弯道超车”的豪言壮语,今年的自主品牌却是另一番景象:

    曾经豪言十年内世界占据世界第一份额的比亚迪接连经历了“退网门”和“辞职门”事件、广汽推出的自主车型传祺市场遇冷、奇瑞高端品牌瑞奇事业部也面临着撤消的命运、荣威也从早期的750主打车型退缩到350、奔腾亦在不断的炒“冷饭”……

    虽然许多自主企业明明知道需要向上突围,只有不断突围才能不会被市场淘汰,但现实却不容乐观。

    虽然,现在许多自主品牌都完成了“原始积累”,无论在渠道、产品、市场还是品质方面,都已经不在是“山寨货”,但是或许受到之前市场的鼓舞,许多自主企业在“鲤鱼跳龙门”的这一跃上,显得躁动了许多。

    近期,关于庞大集团、青年集团联合收购萨博失败导致资产受损的新闻也可以看出,海外资产的价值在国内车企掌舵人眼中过于放大了;而关于最近的传闻,庞大之所以如此看中萨博主要原因是看中了新疆庞大的矿产资源,而在汽车行业,亦有许多车企都紧盯着这块矿产。

    对于并非将心思完全放在汽车产业上的企业家而言,又如何真正造得起好车?

    自主品牌之困境

    自主品牌自诞生之初,就只能在夹缝中生长,缺少一切资源的自主品牌,由于起点低,只能依靠价格竞争。但很显然,于合资品牌相比较,自主品牌在成本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在选择低价策略后,往往会采取相应的降成本策略确保自己的盈利,无奈之下真正的成本都降在了那些影响产品品质的地方了。

    在实际企业运作过程中,本身品牌基础薄弱自主品牌不单单要重视产品品质。据悉,2010年一汽大众利润达到260亿左右,以今年20%左右的销量增速,一汽大众今年利润将达到400亿或者更高。而相比而言自主企业本身实力规模并不大,投资一个实验室或许都需要许多自主企业赚好几个月的钱才能满足,因此无论在研发、销售、品牌环节都不可能有充足的资源进行投入,而如果要盲目扩张,整个资金链必定要铺开无法满足品牌增长的真正需求。

    更重要的是当一汽大众开始实行27个月年终奖时,其他自主企业又凭借什么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缺少优秀人才,团队不稳定必然会导致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

    这本身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自主企业产品如何吸引人才、吸引客户都是摆在面前重要的问题。

    求实求真的态度

    不可否认,国人总有一种自我欲望膨胀的特点,当在某个时间节点取得成功的时候,许多企业家开始对市场的把握越来越发偏向。

    面对膨胀的中国汽车市场,许多企业家们的心也开始膨胀起来,刚做了微车,就想要做中高级品牌,一个品牌不够,要设立几大品牌事业部,甚至一个车型就要开设一个渠道。最后,一个看似美丽的未来却和现实格格不入。

    而实际上,根据swot分析,自主品牌相对合资品牌而言,无论从产量规模化、人才、品牌影响力还是后续车型甚至融资能力、经销商管理能力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许多细节差距落后甚大的情况下,我们的自主企业更应该将自己的企业定位放在合适的地方。让自己的产品更具品牌特色,不必盲目做大,而因做强产品线和竞争力,提高单个产品的市场整体竞争力。

    “多生孩子打群架”的人海战术模式并不适用于品牌和企业的发展上。

    而实际上,能够坚守这点的,自主企业却少之又少,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企业家更少。在之前的全球汽车论坛上长城王凤英如此以为:长城的想法很简单,就想做专家,做单项冠军,不想做全能冠军,资源也不允许。而轿车也只打算进入A级这一小的门类。很显然,这一论点对于一贯强调产品品质,一贯试图向外界宣传品质的长城汽车而言,并不出奇。相比奇瑞的四个子品牌四面开发的做法,长城或许进步并不明显,但一步一个脚印,这个是难能可贵的。面对记者的追问,长城如此回答:首先要把A级车这块做明白,做好一个市场,巩固一个市场,然后再开拓下一个市场。

    前阵子,著名的评论员,亦是笔者好友,写了一篇关于《长城汽车为什么不能更卓越》的文章,洋洋洒洒万余字中,充斥着对长城许多产品定位、规划、弱项的批评,但是如此文章依然得到了长城董事长魏建军的重视。而据说,为了验证产品的质量问题,魏建军经常利用周末在保定乘坐出租车,并和司机聊天,了解司机对产品本身的抱怨和想法。如此,在笔者看来,方是造车之道。

    当然,和长城这般,理性的自主企业并不多,细细数来,或许只剩下吉利有希望不继续走其他自主品牌走过的弯路了。面对合资企业的前后夹击,在笔者看来,只要能存活下来,一切都只能机缘了。

    对于自主企业而言,或许要做好“持久战”的心里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