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地区 , 司徒·却吉迥尼最为有名 , 他著有许多医书 ,也译有脉诊、天花治疗等中医书籍 , 在德格八蚌寺创办的藏医学堂 , 培养了八邦温、嘎玛艾勒丹增、帝玛尔·丹增彭措等许多著名藏医学家 , 推动了这一地区的藏医的普及和发展 ( 见司徒医学传承条 ) 。
安多地区 ( 甘肃、青海地区 ), 这一时期在塔尔寺、拉卡楞寺、夏琼寺、拉加寺、赛科寺、拉莫德钦寺及佐宁寺等著名格鲁派寺院中先后建立起曼巴扎仓 ( 藏医经院 ), 成为藏医药教育和治疗的中心 ( 见曼巴扎仓条 ) 。另外 , 这一时期拉萨药王山利众院派遣了著名医生罗桑却佩和格桑亚尔培两人去外蒙古做克利卡吉宗丹巴的保健医 , 派遣嘉木样克珠任国师章嘉佛的保健医。 1745 年于北京雍和宫成立曼巴扎仓 , 培养不同民族的藏医学生。同时在内蒙古哈力哈和西霍尔等著名大寺院内建立藏医曼巴扎仓〔一般认为在三世达赖索南嘉措 (1543 —1588) 时期建立的〕培养蒙族学生 , 由此藏医在蒙古族地区进一步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安多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涌现出了许多著名藏医学家 ,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更钦晋美昂布、章嘉若贝多杰、松巴堪钦益西班觉、隆吾赞卓佛班玛巴扎 ( 又名嘉华丹巴热杰 ) 、蒙古阿旺王、敏珠佛诺门汗降贝却吉丹增赤列、江隆班智达罗桑却佩、蒙古恰霍尔博士洛桑次成、 蒙古郎柔丹达尔等多人。松巴堪钦益西班觉 (1704-1788) 著有《医学甘露流》、药物学《白晶鉴》、医疗精选《甘露喜庆》、秘诀萎萃《甘露滴》等医书。敏珠佛诺门汗嘉华却吉丹增成列著有一切医学书籍精华汇编《秘密宝源》。隆吾赞卓佛班玛巴扎著有《医学总论》、常用药物《绿绒蒿束》、《九味防疫方剂》等。恰霍尔博士洛桑次成著有药物学《奇美眼饰》 , 并附有药物标本图 , 还著有《金属锻灰》等药书。蒙古医生郎柔丹达尔著有《四部医典》疑难注解 《殊胜金色词子串》及《四部医典研究》等医学著作。另外西藏上部拉斗地区以及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家也先后传人藏医学 , 为这些地方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9 世纪 ; 藏医药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十三世达赖土丹嘉措 (1876 —1933) 十分重视发展藏医药学 , 用藏医为一切众生和患者造福 , 曾下令恢复和加强以前建 立的药王山藏医利众院 , 委派自己的两位保健医、原药王山著名医生洛藏桑布和丹增嘉措去该院担任教师 , 提高藏医教学水平。并命令丹增嘉措主持藏医药书籍的刻印工作 , 出资修建药王山利众院印刷室 , 将以前保存在印刷房内的《四部医典》、《蓝琉璃》、《秘诀部补遗》、《晶珠本草》、司徒的《大疏》等藏医药经典的陈旧木版全部重新刻制成新版 , 后来把这些新版称为药王山版。 1893 年 , 十三世达赖亲自校订《四部医典》木刻版时 , 发现还有错别字和遗漏等问题 , 认为 " 这《四部医典》是掌握众生生命的根本 , 要认真校订 , 使之成为医书范本。 " 于是出资费用并令保健医俄金·丹增嘉措和药王山教师华丹彭措、贡却德勒等进行校订。 1897年封苏喀派名医羌青巴·强巴土昂为保健医和堪琼 , 任命强巴派名医夏吾丹却华旦为副保健医 , 委派两人主持药王山藏医学堂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两人尽职尽责培养出了大批学员。第一批学员中的隆珠扎巴 , 第二批中的山南钦饶诺布和次成年扎、格桑勒协、土旦达杰等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上述强巴土昂针对藏医中妇产科和儿科不够健全的情况 , 曾撰写了《小儿护 理·利众心宝》一书 , 此书从婴儿接生 , 哺乳、护理、疾病预防、治疗、安全用药等 19 个方面介绍了小儿保健知识 , 并创制出 8 种小儿药品。书籍和药品发至县乡和溪卡广大 地区 , 向孕妇进行教育和宣传。
1916 年 , 十三世达赖创办了拉萨藏医历算学院 , 这是 一所医疗和教学兼备的培养藏医高级人才的机构 , 藏语 称 " 曼孜康 ", 钦绕罗布任院长。钦绕罗布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为了形象直观教学曾复制了全套彩色医学 " 唐卡 ", 规定学生每年上山采药、认药半月 , 在门诊部诊治病人等 , 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这所学校先后培养出了千余人高级藏医人才 , 其中还有很多是印度等外国学子 , 他们为藏区和国外的藏医事业作出了贡献。钦绕罗布在学术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 著有藏医理论、药物、临床等方面的许多有价值的著作 ( 见钦绕罗布条 ) 。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