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赤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藏医及天文历算学家,当今藏医界的医师之冠。他于1929年出生在古城拉萨中心八廓街西北角的一个藏医世家。祖父多吉坚赞、父亲贡觉维色都是当地的名医。
强巴赤列13岁开始学习藏医和天文历算,经过50多年的潜心研究,逐步成为一代学识渊博,医术精湛的藏医和天文历算专家、实践家,他曾任西藏青联办公室主任,拉萨南城区区长,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西藏藏医学院院长,西藏自治区科协副主席、主席,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少数民族科技发展专门委员会主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级藏医研讨班主任。现任第三届国际中医药文化暨佛教医药学术会名誉主席,中国中医专家委员会委员,西藏科协名誉主席,西藏藏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中藏医分会会长,西藏天文历算学会会长,西藏藏医院名誉院长,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副主编,《西藏天文历算总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辑委员会顾问,最近开始进行科研及编写《藏医四部医典八十副彩色挂图的释难蓝琉璃之光》主编等职。
强巴赤列3岁起跟父亲学习藏文。幼年进入西藏著名的哲蚌寺,成为一名小喇嘛。"从小他的记忆力很好,背诵长篇文法,经书以及医典,并不吃力。"将近70高龄的强巴赤列依然能背出幼时读过的全部经书及医典。在强巴赤列13岁那年,父亲不幸故去,母亲和他最终选择了父辈的道路,把解除世间疾苦作为自己毕生的神圣事业。
母亲带着强巴赤列来到布达拉宫西侧的药王山上。现代藏医巨擘"门孜康藏医历算学院"院长钦绕罗布大师破例收下了他,并分外爱惜这位著名藏医的第二代传人。在门孜康里,强巴赤列接受的是藏医正规的九年制教育。在院长钦绕罗布的指导下,每天黎明时分起床早读,经过背诵、听讲解、签辩、祈祷,直到在袅袅的酥油灯下结束一天的课程。
由于勤奋好学和钦绕罗布大师的悉心栽培,二十出头的强巴赤列便已是精通藏医、天文历算理论,并能够独立采制药材,独立诊断治疗疑难杂疹,背起药箱为病人解忧的医生了。
1953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的第二年,强巴赤列毅然参加了革命工作。当时他并不是去履行"革命的救死扶伤"义务,而是为解放军、医生和群工干事教藏语。1955年,一次难忘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强巴赤列的人生观和政治命运。作为西藏青年参观团的秘书,强巴赤列有幸到全国各地参观工厂、学校和矿山,正以高昂的激情大干社会主义的人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毛主席在怀仁堂后花园接见了强巴赤列等参观团全体人员。这年,他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经过民主改革初期短暂的曲折后,藏医重新回到应有的地位。钦绕罗布大师被拉萨市军管会继续任命为院长,强巴赤列被委以副院长之职。然而正当师徒俩决心乘着西藏民主改革的热潮,重振藏医药事业的时候,他最崇敬的导师钦绕罗布老院长不幸病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更大的灾难和考验再次降临在强巴赤列头上。席卷祖国大地的"文化大革命"把正一面主持全院工作,一面埋头进行藏医内科和历史研究的强巴赤列推入了深渊。在这场疯狂的政治运动中,他成了"反动学术权威",罢官和毫无原由而无情的批斗在强巴赤列的记忆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
接踵而至的打击没有减低强巴赤列一丝的斗志。保护面临衰落、失传的藏医学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把个人的得失抛在脑后。他总是躲在自家那间顶棚小屋子里苦心研读医学经典,使研究、抢救工作不致终断。
1974年,西藏卫校藏医班总算要开学了,但学校没有教材,也无人能写,这时上级部门想到了"靠边站"的强巴赤列。按照已有的经验,这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然而强巴赤列不管这些,只要能用自己的知识为抢救藏医学做点事,任何风险和后果均可承担。正是这种对事业近视痴迷和大公无私的信念,撑起了强巴赤列奋斗的一生。
在资料很少的情况下,仅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根据《四部医典》,强巴赤列为藏医教学编写了《藏医基础学》、《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五官学》、《妇科学》、《儿科学》、《方剂学》等一套达20余万字的通俗教材。由于当时藏医学仍处在抢救时代,学生的文化层次也较低,因此,强巴赤列把这套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也是首次按照先进的医学分科方法写出的藏医教材。这套书不但在西藏,而且在青、甘、川、滇、内蒙等省区也都是最通用藏、蒙医教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藏医学及天文历算学带来了春天。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为藏医学的抢救、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被罢黜了14年后的强巴赤列终于恢复了名誉和院长职务。
50多年来,强巴赤列同志潜心研究藏医药和天文历算学科理论,先后撰写论文80余篇,论著8部,编写了13种教科书;翻阅大量资料证明《四部医典》作者为公元8世纪西藏一代名医玉妥·云登贡布,从而推翻了《四部医典》为古印度传本的错误观点,把藏医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800年;编写《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藏汉、藏英对照本,并为书中4700张照片作了文字说明,总计达25万字之多,被誉为国内中医界第一部教学彩色挂图,为藏医学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部著作也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在1980年荣获《中国图书奖》、1989年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中国医史文献图书工具金奖。
强巴赤列同志著述颇丰,且在藏医学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他所编写的《四部医典形象论集》,深受藏医界学者欢迎,两次印刷均销售一空。他走遍北京、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为将近150名藏医学家撰写历史人物传,不仅填补了藏医学界这一空白,而且分别获1991年中国历史文献图书工具优秀奖和铜奖。两部著作被列入《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1995年6月份开始编写的《中国藏医》一书,获中国少数民族图书奖。
更为重要的是,强巴赤列首次对藏医胚胎学的历史及其对胚胎学的贡献作了详细的研究,并比较西方胚胎学的发展历史,提出了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和运用早于国外学者研究胚胎的发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进化顺序,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强巴赤列院长是精通藏医和天文历算学的国家级专家,他主编的《西藏天文算学总汇》,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总汇》编写委员会。强巴赤列亲自主持并统筹安排全部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写出了一部系统而全面,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西藏天文历算总汇》。全书五卷约有600万字。到目前为止编辑这样一部集科学性、知识性、权威性、实用性为一体又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西藏天文历算学书籍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他修订的《时轮历精要》将罗睢盘应用日月食预报,他多次深入农牧区就传统历算内容农事时宜、气象等方面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扩充了历书的内容,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他所著有的《西藏天文历算学简史及气象经验》、《几年来的历算工作总结》使强巴赤列成为当代藏医界、天文历算界发表论文论著最多的名医。
为了抢救藏医药和天文历算资料,从1980年开始,他组织成立了图书抢救小组,负责搜集、整理、复制、抄写、绘制、雕刻书版等工作,如今藏医院已有了一个保存各论著7000多种资料的资料室。该室印的图书除本院使用外,还供应区内外有关单位。他用藏药红景天和茅膏菜抗衰老、抗缺氧,提高免疫功能的研究工作方面成为西藏研究国家级新药首例,而且首次获国际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唯一课题。
强巴赤列教授是一位严肃认真的人,他坚持自己的准则却不流于固步自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持传统还是学习先进,面对这被称为是医学界“生死存亡”的选择时,强巴赤列以其智者般的眼光做出决定:在严格保持和发展藏医传统特色的同时,选择性地吸收一切对藏医药自身发展有益的现代医学技术。在管理上他所倡导的藏医优良传统与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管理独具特色,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藏医院时称赞强巴赤列"管理有方"。
强巴赤列教授几十年来致力于藏医事业,把继承古老的藏医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作为一生的追求。强巴赤列教授搜集整理的书籍为广泛普及藏医、藏医与中、西相结合,为继承和发扬藏医学这门古老而实用的科学,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本文资料由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提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