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罗布1966年毕业于拉萨门孜康。由于成绩优秀,毕业后留在门孜康工作。他起早贪黑刻苦学习专业技术,在技术和经验上精益求精,经过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很多经验。1970年至1978年,在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安排下,他调到了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加兴区卫生院工作。这里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他克服各种困难,虚心向老一辈医护工作者学习,逐渐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单独处理一些危难患者。就这样,在医疗工作中,他始终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为当地藏族同胞的健康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上世纪70年代,工布江达县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道路和交通工具,洛桑罗布每次到农牧民家出诊,只能骑马前行。而且通常要跋山涉水,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劳顿,但他时刻把“为病人服务放在第一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从来没有抱怨过。
洛桑罗布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给青年骨干讲授藏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诊治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他还组织和发动广大农牧民群众上山采药,以药材换药品的方法,每年从区藏药厂兑换价值5万多元的成品藏药,满足了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在工布江达县期间,他先后设立三个村级医疗卫生工作站,他本人承担主要管理与治疗工作,并采取自采、自制、自用的办法,生产了十几种常用藏药。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他逐步把工布江达县加兴区卫生院建设成为较完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填补了工布江达县加兴区缺医少药的历史。
1981年1月,洛桑罗布调回区藏医院工作。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加刻苦钻研现代医学业务知识,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藏医学的诊治方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参阅各种医学杂志,摘录不少论文和资料。1982年,他参加了堆龙德庆县和林周县实地调查研究的《藏药避孕的临床使用》科研项目,经过对临床实验的使用,该项目成为西藏计划生育技术新的成果。此外,他参与了由区人民医院和藏医院共同合作的萎缩性胃炎研究工作,对150例萎缩性胃炎进行临床研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三等奖;1999 年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刘飞飞共同合作对250例幽门螺杆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经研究表明,藏药对幽门螺杆菌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撰写了《藏医对肺炎的诊治疗法》、《藏药对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对几种常见胃病的治疗方法》、《藏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等多篇论文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
2003年,由洛桑罗布组织研制的“堆孜青母”,经临床研究表明,对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该药品准备列为自治区级重点科研项目。为了扩大藏医在国外的影响,促进藏药学术交流,洛桑罗布于1996年9月至1997 年3月赴西班牙进行学术交流及诊治,在为期6个月的学术交流与诊治过程中,大力宣传藏医药的功效,与西班牙第三医院医学博士第·琼斯·罗诺先生共同合作,对当地发病较高的高血压、心脏病、胃癌、胃溃疡、肝硬化浮水、肺气肿等疾病进行藏医就诊治疗,受到当地外国朋友的欢迎。
洛桑罗布在担任区藏医院消化科主任期间,为了使消化科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他完善了消化科的各种制度,并逐步严格落实。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身先士卒。在日常工作中,他接触不同层次,不同家境的病人,从来不因贫富亲疏,都一视同仁,精心治疗。
洛桑罗布从医30多年来,始终以患者为第一,时刻把病人放在心坎上。1971年至1978年,他连续8年被评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和拉萨市先进工作者;1997年至2004年,连续被评为自治区藏医院先进工作者;2000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区藏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及区卫生系统优秀党员;2003年被评为西藏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