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健康 > 藏医

《中华藏本草》

2015年03月21日 10:31    
分享到:    

    青藏高原是我国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之地,也是藏医药产生、发展的摇蓝,由于青藏高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其东部、东南部更是我国植物较多的地区之一,这其中便蕴藏着丰富的藏药资源。但因青藏高原地处边疆、交通不便,本土以外能亲临其地进行考察者很少,加之多数藏药资源分布在3800米以上的地域,人们采摘不易,因此对青藏高原藏药资源的了解与利用,便成为国内外传统药物学界久盼的一件事情。《中华藏本草》(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的问世,为同行提供了这方面的条件,它是第一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藏药资源全貌的专著。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现编著者用功之勤《中华藏本草》是编著者们几十年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实地考察的大总结,是他们几十年汗水和心血的结晶。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温差大、日照强、风力大,地广(占全国土地面积1/4强)人稀,交通不便。主编罗达尚几十年在藏区各地考察,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所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诚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诸国本副局长在为本书所作序言中所言:罗尚达“在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中,足迹遍及青藏高原藏区,采集藏药标本一万多号,积累了极其丰富可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华藏本草》是他三十多年来研究藏本草的心血凝聚。近几十年来,整理研究藏药的专家学者相当不少,其中不乏颇有成就者。但能像罗达尚那样积聚丰厚、专心致志、含辛茹苦,一以贯之而无怨无恨者实不多见。……《中华藏本草》是一位青藏高原的跋涉者用心血、汗水和生命换来的果实”。

    2. 藏药物品种甚多本书收载藏药物种之多,实为历代藏本草之首。藏族医学圣典《四部医典》经全面修定后,所载药物仅700余种,而集距今250年前藏本草之大成的《晶珠本草》,实载藏药物种也只1100种(2294品),其分布地域主要在青海南部、四川的阿坝、甘孜两州和西藏的昌都地区。近几十年来虽有《迪庆藏药》等问世,但多是地区性的藏本草。有的虽称资料系指青藏高原所有,但对青藏高原进行全面、系统实地考察的却并不多。《中华藏本草》收载藏药共1859种(其中400余种系首次发表),其分布范围包括青海、西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甘孜、阿坝两州,云南迪庆州等藏区。《中华藏本草》收载的药物既有利用古今文献资料的,并对其收载的药物进行考证、鉴别的,更有编著者几十年野外实地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3、体例新颖、资料翔实历代藏医著作对药物分类不一,《月王药诊》在疾病的治疗处方中列了药物名称,在第112章中讲到药物的性味,但未列举具体药物的名称。《四部医典》将药物分为珍宝、石、土、木、精华、湿生草、旱生草8大类。《晶珠本草》将药物分为珍宝、石、土、汁液、树、湿生草、旱生草、盐碱、动物、作物、水、火、炮灸等13大类。《四部医典》及《晶珠本草》二书的分类法尚有不尽完善处,同一物种入药部位不同,则出现花、果、枝、叶、全草之别,同一动物同样出现角、心、肝、胆等多处记载。《中华藏本草》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更加科学的编排方法,根据自然发展史的规律,采用自然分类法,即以矿物、动物、植物为序:矿物按元素组成类别分类;动物由低级到高等的演化为序;植物按菌、藻、蕨、裸、被分类。蕨类植物按秦仁昌先生的分类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先生的分类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分类系统。因此,以科为单元,在科以下按属的拉丁字母排列为序;动物药以无无脊椎、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兽类为序。这种分类方法既保留了藏本草的部分分类方法,又符合自然分类法则,便于植物分类学家、药物学家查阅。该书编著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所收载的大部分药物进行了药理、成分的科学分析并作了科学而详细的描述,还记录了部分药物动物病理实验的具体反应。同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计量方法。另外,书后还附后《藏医疾病名称解释》、《汉文名称笔划引》、《动物、植物、矿物学名索引》等三个附录,为读者检索、阅读、使用本书提供了方便。所谓资料翔实,是指《中华藏本草》系多位作者多年合作的成果。其中既吸收了编著者们科研成果的精华,如主编罗达尚先后主持了《藏药标准》的制订;藏医药名著《四部医典》、《月王药诊》、《晶珠本草》等的翻译注释;参加编著了《中国民族药志》、《青海高原药物图鉴》、《新编中药学词典》,还主编了《中国藏药》等书,从而为《中华藏本草》的编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囊括了罗氏30年来实践调查所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中华藏本草》在药物的性味功效项中既有对文献典籍的引用,又有民间临床经验的实录,如部分条目后的附方,即是民间用药经验的记载,具有简便、实用等特点。

    4、所载药物具有浓厚的民族用药特色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特有的植物类型和动物种类。以植物为例,一方面由于日照强,光合作用充分,昼夜温差大,植物具有成熟较快且籽实饱满、根茎肥硕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高原土壤贫瘠,水涵不匀,无霜期短,因而植物品种少、木本少、草本多。有的身矮丛生,有的呈匍匐状、垫状,有的披有绒毛或绵毛,有的具有较厚的革质或角质,形成了高原植被独特的区系分布。这一切都影响到藏族对药用植物的选择。在漫长的年代里,藏民族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就地取材,其所选的一大批药物,大多分布在海拔4000~4500米高度,如低矮丛生,呈匍匐状、垫状的植株,有垫状蚤缀、垫状点地梅、鼠曲雪兔子、短穗兔耳草、矮垂头菊等;被有厚厚的绵毛或角质层的植物有雪莲花、矮风毛菊、高山葶历、短莨菪、独一味、乌奴龙胆、红景天等。植物的这些特征都是适应青藏高原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的产物。动物药方面如野猪、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秃鹫、胡兀鹫、藏雪鸡等也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种类。值得指出的是,《中华藏本草》中收载的藏药有205系首次公开发表,其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拔4000~5600米的高海拔地带。


    5、正本清源,以求安全有效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历代藏本草所记生境分布、形态特征均很简单,因此,藏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名多物的混淆现象较多,并造成各地用药极不一致。为正本清源,《中华藏本草》作者作了大量校订工作,如“哇夏嘎”一品(见书224页),其原植物是爵床科的鸭嘴花(Adhatoda Vasica Nees),其味苦、性寒。有清血热、肝热、胆热、活血散瘀、清肿止痛之功效。用于血热病、肝胆热症、高血压、赤巴病、跌打瘀痛等。在该条附注项中,作者就“哇夏嘎”一品各地所用药物进行了校订,计有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6种,即纤毛婆婆纳(Veronica Cilata fisch)、毛果婆婆纳(V.eriogyne H.Winkl.)、大花婆婆纳(V.himalensis D.Don)、两裂婆婆纳(V.biloba L)、小婆婆纳(VSerpyllifolia L)、绵毛婆婆纳(V.Lanuginosa Benth.et Hook.f);罂粟科紫董属植物蛇果紫董、直立紫董等6种;石竹科植物瞿麦、杜鹃花科羊踯躅、伞形科3种柴胡、唇形科蓝花青兰、蔷薇科仙鹤草等7科20种植物。类似这样的校订对正本清源、保证藏药用药安全有积极的实用价值。

    同时,《中华藏本草》对每一品藏药的所属原植(动、矿)物名称、藏文名及译音名、拉丁学名、生态环境、分布地区、采集加工、入药部位、性味功能、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附方、附注等项进行详细的记载,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该种药品,也可供科研工作著作进一步开发研究之用。

    综上所述,《中华藏本草》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专著,基本揭示了藏药资源的全貌,体现了藏民族药学的内涵,展示了藏药学的发展沿革和特色。是一部有一定实用价值及研究参考价值的藏药学专著。值得传统医药界特别是从事少数民族医药学教育、研究、医疗、生产的同仁们一读。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