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
听众朋友你们好,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向您介绍历史悠久的藏族医药。
以前,我对藏族医药了解不多,就只听说过藏族有一种叫冬虫夏草的药材。名贵而且神秘,说是一种介乎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冬天是虫子,夏天却变成了草。当时我就很好奇,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在我印象中,藏药也象居住在高原上的藏民族一样,古老而神秘。 那到底什么是冬虫夏草呢?通俗的讲就是,蝙蝠科许多种別的蝙蝠蛾为了繁衍后代,产卵于土壤中,卵后来转变成幼虫。在此時的前后,不同种类的冬虫夏草菌在特殊条件下,侵入蛰居在土壤中的一部分蝙蝠科幼虫体内。冬虫夏草菌吸收幼虫体内的物质作为生存的营养条件,并在幼虫体内不断生长。致使幼虫体内充滿菌丝而死,并在特殊条件下,形成一种新的物种。在新一年的5至7月份左右时间,天气转暖的时候,菌类自幼虫头部生长出来,冒出地面。这时的冬虫夏草,地面上的部分是植物的样子,而地下部分,却象虫子一样。连虫子的足都清清楚楚。地下部分具有药用价值,被人们挖出来以后,晾干,变成我们平时见到的样子。
虫草
藏医学是西藏特有的医学,她在西藏本身特有的医术基础上,又吸纳了一些古印度的医学和古代中医学。其中,最令人好奇的可能就是那些矿物也能入药治病。这是藏药的一大特点,藏药中矿物原料比例很大,有三十几种矿物都能入药,包括金银等贵重矿物。矿物为什么能治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同时也是甘孜州藏医药研究所的所在地。 按照藏医理论,金子味苦,入药可以去毒;银可以止脓血;铜可以退烧;铁可以治疗眼疾、水肿;绿松石可以治肝、肺发热;珍珠可以治脑病等等。矿物入药乍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甘孜州藏医院副院长兼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曲批解释说:
在藏区有一种石膏状的石头,分布很广,到处都有。但只有德格和理塘县的石头可以入药。用火把石头烧成灰烬以后,里面的成分就只剩下碱。把灰烬服下后,碱和胃里的胃酸中和,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另外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物,里面含有金、银、汞、铜等金属。他们的制作过程药好几个月,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化合、分解等反应达到去毒、提取有效物质的目的。以仁清左塔为例,先要把金子压成金箔,然后把五种药物原料用金箔包起来,放在火上烧。最后变成粉末状的灰烬,即是仁清佐塔。这种药物对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很有好处。解放前因为加工工艺落后,成本非常高。一克仁清左塔可以换一头牛或一匹马
鹿茸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肉是围墙,用途是保护身体。脂肪的作用是柔润身体,保持和悦的气色。骨头是人体的支架。骨髓生精,精乃生殖之本。
藏医的很多观点还受藏传佛教影响。认为各种各样的疾病都有双重性质。任何一种病的病因都是因缘造成的。比如说,你有欲望,你为了满足欲望而伤害他人,从而获得了自己的满足,这满足的过程也破坏了自己的生活。那么,你的疾病所引起的痛苦,就是你为伤害他人所承担的后果。这种后果以疾病的方式出现。因此藏医理论认为,健康之心,是治愈任何疾病的良药。 再比如,“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在藏医里被解释成:常怒之人,心脏容易出毛病。常怀恶意之人,胆易出毛病。经常偷盗之徒,常常干些提心吊胆之事,所以心胆一出现病变。因没他们的行为经常刺激这两个脏器,造成了功能紊乱,失去平衡。 还有的人总喜欢把别人往坏处想,总捕风捉影,喋喋不休,四处散播谣言。这种人总是唇干舌燥。因为说人长短,而唾液消耗太多,影响到消化系统,造成脾、胃出毛病。藏医理论指出像这种疾病,要找出原因,先从心里上矫正,在对症用药才会收到效果。
目前随着藏区和外界交流的增多,人们对藏医药的了解逐渐加深,藏医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甘孜州藏医院有一支技术过硬的科研医疗队伍,其中包括三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医师。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一些教师和云南省一些藏医院的医疗人才都曾经在这里接受过培训。关于藏医的特点,曲批先生补充道:
藏医药有2600多年的历史。老百姓很欢迎,因为价格便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特别好。藏药尤其对慢性病疗效显著,如脑瘫、脑震荡、神经衰弱、萎缩性胃炎、内风湿关节炎、妇科病等等。
每年的藏历七月,人们上山采药。采药的时候讲究衣着整洁,内心虔诚采来的药才能有疗效。过去藏药多半是手工加工。加工好的药丸,用彩布包好,系上彩带,封上腊,随身携带,据说能镇邪祛病。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加工工艺也有了改进,除了丸药,也有胶囊。既便于服用,又提高了药效。
诸如风湿病等疾病是和藏区高寒的气候离不开的,但是藏药不但对高原居民有用,对其他地区居民一样有用。曲批先生对我们说: 举红景天为例,这是一种抗高原缺氧的药。内地的病人一样可以吃。一些躺在病榻上的病重的病人,还有有气管炎、肺炎的病人呼吸困难,也同样可以服用红景天,效果很好。另外红景天还有滋补作用,糖尿病人服用也很有好处。
我们采访的甘孜州藏医院,即是医疗机构,又是教研和生产机构。除去病救人,他还是藏医药专业的学生实习的基地。同事还担任着藏医理论的研究和藏药的研发与生产。藏区因为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的很分散而且交通不便,求医问药很困难。因此藏医院也开展了送医送药下乡活动。曲批介绍说:
除了我们本部医院的门诊治疗,我们每年都抽8个人下乡,给牧区的牧民送医送药。我们都是派一些医术比较好的医生,在牧区常驻,通常都是从一月份待到十二月份。这项活动从我们医院建立没多久就开始了,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藏医药有2700多年的历史,治疗慢性病的效果好,价格也便宜。牧民们对藏医药特别信任,也特别欢迎我们。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