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生活消费 > 健康 > 健康提示

养生“知识”纷乱扰人眼 专家称应该辩证对待

2015年03月21日 10:31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几天前,钟女士去书店打算买一本黄帝内经方面的养生书。但是一到书店,她就傻眼了:与“黄帝内经”有关的养生书籍至少有15种。钟女士说,选择余地这么大,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对于像她这样只掌握了生活常识的普通读者来说,挑一本权威的书,还确实是件难事。

    洪先生最近一直在为怀孕的妻子准备各种孕期保健的图书。他发现其中两本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孕期营养食谱图书,在食谱方面的相似度快赶上“双胞胎”了;在另外一本厚厚的孕期保健书中,前后的观点竟然还不一致。

    打开电视,很多电视台都播出了养生节目,甚至经常出现某位专家刚刚在一家电视台的节目中露脸,又立马在另一家电视台出现的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越来越成为一个大众话题,而面对林林总总的养生书籍和养生节目,特别是互相矛盾的养生知识,很多人变得无所适从。对此,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专业人士要么没时间,要么“不屑”于做科普,而养生市场又如此大,就会有很多非专业人士进行养生健康宣传工作。“目前的养生健康书籍和节目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不科学的东西,甚至一些伪科学,包括迷信的东西充斥其中。”

    沈院长说,她曾经读过一些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类似书籍,某本书的作者提到只吃某种食品就治好了在各医院治不好的病。“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沈雁英说,作为一名营养医生,她知道药食同源、寓食于药是可行的。但是,完全依靠食品就可以治好某种或所有的病,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郑军则认为,即使电视节目或者书上讲的养生知识是对的,也要针对个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再借鉴。有些家长看了成人的养生节目或者养生书籍,也把其中学来的养生方法用到孩子身上,这是不可取的。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养生也要辨证。郑军说,孩子需要进补与老年人所需要的补是不一样的:孩子和老年人一个是属于向上爬坡阶段的“补”,一个是属于下坡阶段的“补”,同样进补,但是进补的方法完全不同;成年人可以食用的保健食品,如果给孩子吃了,相当于火上浇油,甚至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等于是揠苗助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